EmperorLord wrote:
說實在的這是有時間背景的
大家都在期待所謂「被奢侈稅綁住時間結束的拋售潮」,但結果有「潮」卻沒有「拋售」,只是在舉出這一點而已,開版也只是在說「所以別期待了,被奢侈稅影響的房子早就在釋出了,但沒賣壓(沒造成價格下滑)」
我覺得純粹這點是正確的,沒什麼好爭議的啊

我個人是判斷拋售潮一定會有,只是現在沒發生而已。
我前面已經解釋的很清楚,炒客現在只賣房不買房,買盤早就退燒退很久。只是屋主不願意認賠而已。所以量跌價沒跌。


就看是屋主撐1年死心還是撐10年才死心。
當然,屋主也可以不賣,就乖乖把30年貸款繳完,這也是屋主的選擇。

當然,我家的裕隆也可拿出來賣,沒有500萬台幣,通通不用談。只是我賣了10年都賣不掉而已。

或是說政府又突然取消奢侈稅,炒客又全部回籠,房價又回到2010價量齊揚的局面。這也是有可能。


還是那句老話,開大開小,下好離手,賭錯就是自己笨。不要牽拖別人。

EmperorLord wrote:
因為錢買不到時間

所以每個人認定自己的時間值幾多錢,就造成了每個人心目中合理價的差異吧

相對來說「品牌價值」這玩意當然單純多了


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不過把房子換算成時間是一個考慮點
你願意用多少的時間來換這間房子
買了就是要為他賣命的
說真的不值得的
要賣命也要為自己的家人賣
奢侈稅???
嗯~~~~~~
我同事兩間奢侈稅前進貨的兩間老公寓上週全部出清了......

每間都超過2000....

沒那個命啦... 只能乖乖看人家賺大錢.....

我去年買的房子也是頭客的, 只是他們是5-6年前買的... 奢侈稅就算剛公佈對他們也沒差

後面市場看多看空其實我已經看不出來了....

有能力有需求就買
沒能力有需求就來這邊酸一下吐吐怨氣囉
異鄉苦工 wrote:
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說穿了列舉一大堆什麼 捷運、學區、通勤時間 等優勢造成價差,總歸一句就是「時間花費」的差異

舉例來說,住三峽、鶯歌一樣可以去北市上班,但一方面通勤時間較長(所以相對來說你的人生「每天」比別人多無端消耗了一個小時),一方面不像捷運族可以邊搭捷運邊妥善利用通勤時間


所以我說不同區域的房價差異是可視作「為了使自己的人生減少時間浪費所做的金錢消費」
時間無價,生命無價

EmperorLord wrote:
說穿了列舉一大堆什麼 捷運、學區、通勤時間 等優勢造成價差,總歸一句就是「時間花費」的差異


那也要賣家負擔的起
當買家出的價沒成交時
就表示他的價位已經夠高了
就應該思考該降價了
而不是一廂情願的自我感覺良好
也不是在那邊一直鼓吹什麼現在不買明天就會後悔
就算砍三成也是買不起之類的
你就砍價嘛砍到有人願意掏錢出來就是那間房的真正價格
買家也不是看空只是覺得你這價位高的離譜
捷運很稀奇嗎泛得著方圓一百里都算是捷運宅
學區好很稀奇嗎那些好學區的又出了幾個諾貝爾得主

gameheven wrote:
還是那句老話,開大開小,下好離手,賭錯就是自己笨。不要牽拖別人。...(恕刪)



好狠,一下罵到好多人

過去幾年沒買到房子的,就是在說你們啦,不要再抱怨別人了,賭錯是自己笨啊

jettyang wrote:
好狠,一下罵到好多人

過去幾年沒買到房子的,就是在說你們啦,不要再抱怨別人了,賭錯是自己笨啊


也不是笨啦
每個人出社會的時間都不一樣
累積金錢的速度也不同
不過就是晚了幾年存到錢而已嘛
既然錯過了時機就再多等幾年囉
以前買房的自住居多

現在買房的投資居多

投資方的量多了市場怎麼會合理?
自己觀察的幾點現象, 廣泛用於市場現象, 並非完全針對空方

1. 市場難預測, 自我意識迷惑 :
連開了10把大, 下一把未必開小, 就算一把開小了, 也不會完全反映之前的連開大, 連續開出10把小, 連續跌了10年的市場, 如果是想要買到最低點, 但還是有可能有更低點, 就算有一年突然漲了, 也未必可以補回之前的跌勢, 同樣的, 連續漲了10年, 以為是價錢到頂了, 偏偏還是繼續漲上去, 而且就算突然一年下跌了, 也未必會把之前漲的跌回去

2. 高估自己的影響力:
在賭場裡面, 在擲骰子場裡面, 有人想要甩出小點數, 會故意地的輕輕地丟出, 有的想要丟出大點數, 就會不自主地放大自己動作, 或者在看牌的時候蓋著其中一張, 大聲喊三邊, 四邊, 衝頭之類的話來幻想可以影響開牌的內容, 但心知肚明的, 除了心理安慰以外, 這些動作是不會影響牌局或者骰子擲出的內容, 同樣的在市場上, 除非你是政策制定者, 否則不管你舉的是日本房市空頭資料, 還是香港房市多頭景況, 又或者少子化造成的房市空頭慘狀, 或者都市人口集中後的多頭美景, , 又或是大聲疾呼為了後代著想要買房, 還是語重心長地告誡為了後代著想不要買房, 其實只能當作經驗或者心得分享, 如果妄想以為這樣可以影響市場, 除非你是政策制定者, 其實作用和丟骰子, 看牌時候的自我的小動作一樣, 只能安慰你自己, 對於市場並不會影響

3. 對照組的明顯不足
我記得90年代無殼蝸牛運動發起人李幸長回憶他為甚麼投入這個運動的原因, 他原本的房屋從60萬漲到160萬, 所她賣掉自己的房子想要等到回跌之後可以換大房, 結果反而漲到300萬, (剛好和第一點現象呼應), 於是發起了無殼蝸牛運動, 但是在他發起這個運動之後, 房市還是繼續漲了兩年, 而且後來房地產走空也不是因為他的運動造成的 (呼應第二點)

ok, 回到李先生發起運動的始末, 他提到..他回到他任教的國小和其他老師訴苦, 結果發現很多同事都和他一樣已經買不起房子, 換個場景想一下, 如果李幸長當初是跑去和他在台積電或者聯發科擔任經理和處長的幾個朋友討論, 會討論出買不起房子的結論嗎? 又或者, 李先生現在已經身家超過數億, 他和商會其他老闆討論的時候, 也會討論出大家都買不起的結果嗎?

所以要知道的是關注市場不是只有你一個人, 或者只有你生活周遭的人, 進出市場的人是多元性的, 不要把你自己或者你身活周遭的人當作唯一取樣空間, 須知道市場上很多人的收入, 理財觀念, 家庭背景其實和你認知的空間是有差距的




Nelson5 wrote:自己觀察的幾點現象, 廣泛用於市場現象, 並非完全針對空方

1. 市場難預測, 自我意識迷惑 :
連開了10把大, 下一把未必開小, 就算一把開小了, 也不會完全反映之前的連開大, 連續開出10把小, 連續跌了10年的市場, 如果是想要買到最低點, 但還是有可能有更低點, 就算有一年突然漲了, 也未必可以補回之前的跌勢, 同樣的, 連續漲了10年, 以為是價錢到頂了, 偏偏還是繼續漲上去, 而且就算突然一年下跌了, 也未必會把之前漲的跌回去

2. 高估自己的影響力:
在賭場裡面, 在擲骰子場裡面, 有人想要甩出小點數, 會故意地的輕輕地丟出, 有的想要丟出大點數, 就會不自主地放大自己動作, 或者在看牌的時候蓋著其中一張, 大聲喊三邊, 四邊, 衝頭之類的話來幻想可以影響開牌的內容, 但心知肚明的, 除了心理安慰以外, 這些動作是不會影響牌局或者骰子擲出的內容, 同樣的在市場上, 除非你是政策制定者, 否則不管你舉的是日本房市空頭資料, 還是香港房市多頭景況, 又或者少子化造成的房市空頭慘狀, 或者都市人口集中後的多頭美景, , 又或是大聲疾呼為了後代著想要買房, 還是語重心長地告誡為了後代著想不要買房, 其實只能當作經驗或者心得分享, 如果妄想以為這樣可以影響市場, 除非你是政策制定者, 其實作用和丟骰子, 看牌時候的自我的小動作一樣, 只能安慰你自己, 對於市場並不會影響

3. 對照組的明顯不足
我記得90年代無殼蝸牛運動發起人李幸長回憶他為甚麼投入這個運動的原因, 他原本的房屋從60萬漲到160萬, 所她賣掉自己的房子想要等到回跌之後可以換大房, 結果反而漲到300萬, (剛好和第一點現象呼應), 於是發起了無殼蝸牛運動, 但是在他發起這個運動之後, 房市還是繼續漲了兩年, 而且後來房地產走空也不是因為他的運動造成的 (呼應第二點)

ok, 回到李先生發起運動的始末, 他提到..他回到他任教的國小和其他老師訴苦, 結果發現很多同事都和他一樣已經買不起房子, 換個場景想一下, 如果李幸長當初是跑去和他在台積電或者聯發科擔任經理和處長的幾個朋友討論, 會討論出買不起房子的結論嗎? 又或者, 李先生現在已經身家超過數億, 他和商會其他老闆討論的時候, 也會討論出大家都買不起的結果嗎?

所以要知道的是關注市場不是只有你一個人, 或者只有你生活周遭的人, 進出市場的人是多元性的, 不要把你自己或者你身活周遭的人當作唯一取樣空間, 須知道市場上很多人的收入, 理財觀念, 家庭背景其實和你認知的空間是有差距的



恕刪)



呵呵!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