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年輕人買不起房的方法,請問大家會接受嗎?

這一樓有很多可笑的說法。
房價高怪地主?
所以信義區的房價是因為地主賣太貴?
炒房的人都是銀髮族?
沒有銀髮族,投資客、建商、仲介就不能炒房?

不要說一大堆有的沒的公式。
薪資不漲萬物漲,為何?
舉個例子,和平東路旁小店一碗牛肉麵140元只有薄薄四片牛肉薄片,
(喔對不起,這是七八年前的價格了,現在...?)
為何這麼貴又沒料?
因為房租占了大部分成本。
所以老闆只能賺一點,店員只能賺基本薪資,
消費者付出了兩倍的價錢,大部分的錢都進了房東口袋。
當一個社會有太多成本都花在住屋與店租上時,
只有炒作房地產的人得利,
其他人都會很淒慘。

目前台灣北部就是這樣,
要想辦法解決,就這麼簡單。
全部算在銀髮族和地主身上是哪招?
藉以合理化高房價的現況以及為投資客、建商、仲介開脫?
新聞與時事版 = 謊言、偏見與反指標版
沒房且有規劃想買房的人希望房價跌

已經買房的人希望房價漲或維持

所以......全台灣無殼蝸牛的比例有多少?????

所以......全台灣大多數人都希望房價漲

所以......政府人民上下齊心一起炒房.....

但........也是要收買其他無殼蝸牛的心,所以弄點打房的策略出來擺個樣子

結論......除非每五年來一次金融風暴

不然我個人是認為不可能解決房價炒作的情形..........
yuffany wrote:
這一樓有很多可笑的說...(恕刪)



Take it easy man!

人家不是已經列出公式

年輕人的購屋款 = 房仲服務費 + 投資客利潤 + 政府稅金 + 建商的(成本+利潤) + 地主的想法


只是 

"年輕人的購屋款"很可能 = 老爸出資 或 老爸贊助 

投資客利潤 = 老爸的利潤

地主的想法 = 老爸的利潤


yuffany wrote:
這一樓有很多可笑的說...(恕刪)


我無意替誰開脫, 只是說出觀察到的角度跟看法.

或許你可以參考這一則新聞:

http://tw.news.yahoo.com/%E4%BF%A1%E7%BE%A9%E8%A8%88%E7%95%AB%E5%8D%80%E8%8F%9C%E5%9C%92%E6%8B%8D%E5%87%BA-3%E5%84%84%E5%BE%97%E6%A8%99%E6%BA%A2%E5%83%B9%E7%8E%8722-223134441.html

為何一塊沒有整合好的土地可以拍出這麼高的價格? 而這麼高的價格, 又為什麼有人要出價買呢?

這塊地, 目前只是一小塊而已, 將來不是要去併隔壁的, 就是要給人併, 後面土地合併的事情還一大堆, 也很難喬, 這麼多錢, 這麼多麻煩事, 為什麼有人願意出這麼高價去標下這塊地? 是因為有更大的利益等在後面啊!

有人可以出更高的價格, 買下最後整合好的結果: 信義區的新豪宅!

那, 是誰願意給那麼高的價格去買呢? 你的答案不會又是這麼簡單的"炒客"跟"建商"吧!

找出"誰"願意出價買, 你才知道為什麼價錢會上漲!

你說牛肉麵一碗 140, 你說是租金成本造成的? 我的看法卻是"吃客"造成的, 有那麼多人, 願意出 140 去吃這碗麵, 所以他的店才會賣這個價錢, 如果你只願出 100, 大家也都是這個想法, 那, 他自然就會下降到 100 來賣. 我想, 應該沒有人去吃麵, 還先看看他的房租多少錢, 然後因為他的麵好吃, 看到店家因為房租太高而煩惱, 不忍心他關門倒店, 所以大家都願意出 140 來吃他一碗麵吧.

一塊土地, 從土地整合, 蓋好房子, 還要行銷成本, 搞這麼累, 所謂何來? 建商, 房仲...中間還有炒客...這麼多人扯在裡面, 又為了甚麼? 事實是有利可圖, 是有人願意出高價買下他們的服務, 買下他們的貪婪, 所以他們才會聚在一塊搞這麼多事出來.

但是, 如果沒有人願意出價, 這些人自然就會散夥啦, 不會有人再繼續炒作房產啦...所以, 你真正要看的是, 到底是哪些人, 當你不願意出140 吃碗牛肉麵的時候, 他們還是大快朵頤, 老闆又賣得很開心...而不用去關心老闆的房租多少錢...

IMRL wrote:
年輕人的購屋款 = 房仲服務費 + 投資客利潤 + 政府稅金 + 建商的(成本+利潤) + 地主的想法


說白一點
就是大部份都拿去填上一代的獲利了
不過目前經濟體還掌握在上一代
還沒有改變的機會

OK蹦 wrote:
幾天前發了一文『過高...(恕刪)


要有房子當然要花錢買,要有錢一定要賺錢.存錢.才能投資錢滾錢..即使房價跌到合理價位,年輕人薪水低,其實頭款還是拿不出來,當然也不是說工作幾年就能存很多錢,就想買房子~
每一次只要 01 開始房地產 話題,總是很快就 有 各種完全不同的角度搭起高樓

『解決年輕人買不起房的方法』這個命題,本身就有漏洞

198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時,每個年輕人都買的起,而且『日本要買下美國』、『日本第一』...
結果,30年過去 日本年輕人變成中年人,許多房貸變成一輩子的負債,逾放、AMC...等重創日本經濟
台灣也在 1998-2000年出現過

所以命題應該 再 分成3個子題:
1.房價合理的範圍
2.如何讓房價在合理範圍波動的 市場機制 與 政府作為
3.房地產去除投機/投資特性


1.房價合理的範圍

合理範圍,在高估與低估之間自由決定,例如 台灣職棒、日本職棒、MLB的水準不同,所以 平均薪資 也會不一樣,只要 在某一個區間裏 ,容許個別差異
例如 台北每坪平均 XX 萬,帝寶 每坪300萬、旁邊只要100萬...之類, 房地產基本上不同質,所以 就算同一棟樓,價位也應該不同,只要『合理』。


2.合理波動的市場機制與政府

這點可能是最多人批評房地產的地方,商人炒作都沒事,例如喊 每坪士林 300萬的,請提供全部購買證明,不然以擾亂經濟發展送辦。另一個是供需,現在實際狀況是,要賣房子的怕賤賣、要買房子的怕當冤大頭最後一隻老鼠,成以 買盤觀望,賣壓一卡車價位高掛,...實際成交越來越少,每一個賣方都怕賤賣。

政府角色也分兩個、:一個是央行,9A總裁的確 努力控制地產泡沫力抗投機風暴,如果是『寬鬆派』央行總裁,台北房地產可能已經有500萬價位(從銀行搬錢)、金融股股價可能都再漲一倍(放款月月大幅成長 ),台股指數一飛沖天,然後...銀行逾放又暴增 泡沫危機....之類。

另一個是 經濟建設,台北核心地區房價易漲難跌,所以政府透過 基礎建設與交通(這都納稅人的錢..),擴大大台北地區版圖與新增住宅區,....結果, 新增住宅區反而變成 炒作的起點 (建商持有土地龐大,隨便喊 、隨便炒...),再從外圍炒回市中心....真是天下奇觀之無政府狀態


3.房地產去除投機/投資特性

奢侈稅讓炒房小戶被迫退出,但不能使房價降溫,實價課稅才是真正的屠龍刀
孫中山說的平均地權、漲價歸公的理想,擋不了維持政權的現實考量
很奇怪的是,一個天天哭窮的政府,都不敢對 房地產交易裡的暴利,表達『公權力』,
只會搞證所稅,然後灰頭土臉...
房地產失去了『暴利』特性才會退燒, 年輕人也不用每天每夜都想著『買不起房子』的問題
整個社會資源才會更有效率
更何況...屠龍刀只要亮相,馬上引起武林腥風血雨,根本不用大開殺戒。

























遷都吧
把整個台灣的房價拉平
大家就都買得起了
建商總不會有那個本事
把整個台灣所有房子都炒起來

遷都? good idea

光一個 新莊 聯合辦公大樓...新莊房價就往上飆

遷都 會不會 變成各地方政府 出價,標金最高者得...

所以遷都機率應該小於一國兩制與台灣獨立。




啊樓主的方法哩(敲碗),怎麼感覺別人吃麵,跟人喊燒的感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