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針對多屋族課稅,其結果是很容易推敲的。

首先多屋族會先分散持有數量,分散給親友持有,直降至風險範圍內的最低棟數。

若以棟數來提高課稅,那中低總價的房屋,易跌難漲,但高總價的房屋將會再漲上去,M 型化持續加大。

熱錢會自己找出路,若是台灣無投資機會,很多會流出台灣,其結果自己可以想像。

很多存屋一族是沒在賣房的,只是努力工作賺錢後存到房地產,以後這條路不太通,沒投資本領的,只能存定存,或投資損失掉了。

嚴格來講,房市漲,因台灣房屋自有率高,大部分人還是得利的,即使沒賣屋的,心理上也是有個安慰(薪水沒漲,只有房產增值)。政府若是搞到薪資沒漲,房產套牢無成交難賣,到處都賺不到啥錢,社會上的怨氣會越來越重。所以這政策能不能推出,還有得瞧的。像證所稅推出後的失敗結果,也可能再現。

dunhilldun5168 wrote:
要抑制不合理的炒作應...(恕刪)



股票族聽了都很興奮

課證所稅,股票都可以賣高轉嫁股友?????


原來郭婉容冤旺的?????????
我公司是做景觀和室內,真的不好老客戶手上有8-15間房子(包含透天和小套房),如果他有出租或利用,那我也不覺得奇怪,但有人買來直接放著不動,最多是缺要錢或房仲告訴他有人願意出更高價,他才會轉賣...
至於能不能收到稅,我也很好奇,我認識房仲還會幫客戶用人頭處理奢侈稅問題...

Kevin0905 wrote:
首先多屋族會先分散持有數量,分散給親友持有,直降至風險範圍內的最低棟數。

"親友"?如果是在講非法人頭,還是別拿出來談的好~

Kevin0905 wrote:
若以棟數來提高課稅,那中低總價的房屋,易跌難漲,但高總價的房屋將會再漲上去,M 型化持續加大。

必須搭配高總價豪宅的累進稅率~

Kevin0905 wrote:
熱錢會自己找出路,若是台灣無投資機會,很多會流出台灣,其結果自己可以想像。

熱錢如果是想炒作房地產,本來就沒有留下的必要!!

animatrix wrote:
真的打房,跟德國學個...(恕刪)


政府打不打房倒是其次
是真泡沫還是假泡沫才是重點
或何時假泡沫變真泡沫
答案為何大家心知肚明
支持 這樣的課稅啦~

另外也必須從建商身上著手
規定建商在一定時間內必須全數完成交屋 (譬如完工後兩年)
時間超過,開始課稅 (這樣可以降低空屋率,也可以讓建物的品質提升,因為要賣的快必須要有口碑,賣的快也可以讓建商手上的資金變多)

只是....以上...理想狀況

louissvs wrote:

怎樣才算囤屋族?
難道每人只能有1件上衣, 1條長褲, 1雙鞋, 1台NB, 1部車..... 連存款也只能$1, 超過通通課稅.....
IMO, 這條提案應該不會通過..(恕刪)



拿上衣長褲鞋子
來跟囤積房屋比較
真是不倫不類


osprey2101 wrote:
"親友"?如果是在講非法人頭...(恕刪)


對付人頭戶也不難, 重金鼓勵檢舉就好了...狠一點, 抓到房子無條件歸人頭戶!
不必然真的有很多人頭戶檢舉, 但只要搞得囤屋大戶疑神疑鬼, 不敢亂找人當人頭,
就可以大幅拉高找人頭戶成本.
"累進式實價課稅" 也許是個好辦法, 每年要繳的房屋稅
(1) 名下不動產總市值小於兩千萬= 維持現狀
(2) 名下不動產總市值介於3千萬~4千萬= 實價2%
(3) 名下不動產總市值介於5千萬~6千萬= 實價3%
(4) 名下不動產總市值介於6千萬~7千萬= 實價4%
(5) 名下不動產總市值介於7千萬~8千萬= 實價5%
(6) 名下不動產總市值介於8千萬~9千萬= 實價6%
(7) 名下不動產總市值介於9千萬~一億= 實價7%
(8) 名下不動產總市值介於一億~一億五千萬= 實價10%
(9) 名下不動產總市值介於一億五千萬~兩億= 實價15%
(10) 名下不動產總市值介於兩億~兩億五千萬= 實價20%

最高課到40% , 這樣90%的"窮人" 都不會課到重稅
而有錢人本應當多繳點稅,唯有徹底杜絕短期投機行為(包含房地產), 國家才有繼續向上的力量
而不是放任炒作來傷害到那些辛苦工作的老百姓, 擺明告訴窮人再怎麼努力都無法翻身

或是名下持有房屋總數來課囤屋族的稅, 畢竟房子主要的目的是提供一個安全的居住環境
(1) 名下不動產小於兩間= 公告現值的房屋稅不變
(2) 名下不動產3間= 公告現值的房屋稅*200%
(3) 名下不動產4間= 公告現值的房屋稅*300%
(4) 名下不動產5間= 公告現值的房屋稅*400%
(5) 名下不動產6間以上= 公告現值的房屋稅*500%

拋出一個想法, 請問這樣能杜絕房屋炒作傷害國本嗎?


題外話: 上星期去銀行聽到行員跟投資客媽媽的對話, 投資客媽媽提到北海岸沙崙那邊已經炒到40萬/坪了
還很驕傲的跟行員說當初叫你跟就不跟....投資客媽媽走了之後...行員很懊惱的說當初就是現金不夠才沒辦法跟


dunhilldun5168 wrote:
而且,賣家轉賣時,也必定是將所有的稅負轉嫁到買方身上

所以,光靠加稅?

真正苦到的,可能還是不得不買房的一般普羅大眾吧

因為,稅負最後都轉嫁到買家身上了

投資客要被打擊到,應該傷害有限


每個賣家當然都想轉嫁稅負,
問題是一個願打,也要有人越挨啊,
宣稱所有稅負都能轉嫁的人意思就是說台灣人賣房子永遠都是賺錢的?
稍為用頭腦想一下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每年要繳的稅越多,房價下修的壓力就越大,
因為接手的人也要繼續繳稅啊,計算機按一下不就知道~~

買家下手前都不用思考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