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k100 wrote:你錯了,還有大陸進資購產。以後的房子是財團的,要怪就怪你買保險。 本日最中肯!再看澳洲房市就知了,誰在買? 不是本地人..不要再說什麼本地人口紅利論點了~另外,保險買越多房屋越貴,當財團吃素的阿?天氣好的中南部市區房產還有跳躍成長~
小摩星 wrote:以前小孩一胎生四個~...(恕刪) 我個人認為這是買不起房子的人看人家買房、心理很酸,故意要說一些房子未來會貶值的話來讓自己平衡罷了。不然你們就繼續觀望,等20年後再去撿老人死掉不要的房吧…
這個邏輯有點問題。是這樣的,我算給各位聽,很簡單,這一代跟我同一年齡的大概有4、50萬人,那是因為我們父母那一代平均一對夫妻有3個小孩,祖父母那代平均有6個小孩,20年是一世代,所以短短60年間台灣人口增長一倍有餘。但是,跟我同年齡層的,大概一對夫妻只有1個小孩,甚至沒有小孩。而且世代傳承卻拉長到了30年以上,所以台灣人口是緩慢減少卻急遽老化的趨勢。再將時間拉長到30年後來看,等到今年出生的嬰兒變成繳稅的主力時,台灣人口仍然超過2千萬,但60歲以上人口卻可能高達70%以上。年輕勞動人口代表生產力,有生產力才有經濟發展跟經濟效益。而房地產只有在社會生產水平到達一定,人口大量集中時才有上升空間。不然就算你房子有100棟、1000棟,但是放在那邊沒人買,照樣餓死。就算今年出生的嬰兒都不用繳房貸好了,直接就有父母祖父母的房子可以繼承,可是他們卻必須以一世代的力氣去生產足夠讓3個世代消耗的商品及糧食,而世界糧食產量等到30年後,也就剛好負擔得起主要生產國的需求量(稻米:如泰國、越南,他們那時大概人口都會破億)。就算美國、澳洲還有大量農地、畜牧地好了,但是印度、非洲人都不用吃飯嗎?他們的年輕勞動力又多,經濟肯定比那時的台灣好。(拿魔幻小說來比喻,印度、非洲人就是獸人族,會生、活不久,小孩子長大以後爸媽那代就死了。而韓日中台就是精靈族,老不死,生的少,小孩子長大,爸媽、祖父母都還活著。...歐美澳就很平均,小孩子長大剛好祖父母掛點。。。)30年後的食物肯定是比現在貴的(假如糧食生產科技沒有重大突破),而台灣的競爭力在那時也大概不太樂觀了,我們這時還有手機、晶圓...可以勉強賺一點(雖然慘敗給韓國,漸漸也被大陸追上了),到那時呢?賺的拿來買米都不夠吃了,一般人哪會有閒錢來炒作房地產?很抱歉,今天馬年出生的嬰兒們,雖然我們不是故意的,但是我想...你們會很慘很慘...雖然你們大概都有房子可以住,工作也大概很好找,但是你們要面對的,卻是非洲印度東南亞那數十億,跟你們同樣年輕、能力一點也不輸給你們,而且沒有年邁長輩拖累的競爭者。
以小弟的例子好了 我的小孩35歲起大概可以繼承3~4間房 (若未來沒有繼續買賣)若是當時房子算腰斬好了 腰斬不也是一大筆錢?只是躺在棺材的長輩當年辛苦點而已 子女又不用繳房貸有人提到持有的成本 台灣基本上房屋持有跟屋價比起近乎0成本了(一間房子稅一年才多少錢 政策還不改嗎?)未來房子賣一賣至少也有幾千萬在手 (在此先不討論子女教育或揮霍的問題)說真的 我自己未來也是看跌房價 我也知道持有房子需要錢但我不相信我小孩在永和有3~4間房的他在經濟上會比當初沒買房子的人的子女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