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只會用數據來推定一切,我承認,如果未來一切跟現在一樣順利,那真的是有可能房價下跌再下跌,
但是外在因素太多了,舉凡天災,人禍,戰爭,疾病,都有可能讓大家說掰掰,再者,現在的人,勞力工作,耕田養牧,都不肯做
等著機器人去生產?到時食物短缺,物價高漲,買房?我看連吃都是問題。
故事人人都可以講,生於安樂,死於憂患,有危機感是好的,但是做什麼事,都量力而為,
只要是你心中認可的價格,大可以放手去買,真的要等到信義區變50萬,如果真的有這天,那也只會出現比你有錢的人秒殺買走,
大部分的專家,不論做空,做多 ,都只是為了有發語權,好得到自己想要的利益,
可以參考他們的論點,自己再想一想,而不是人家說東就往東,說西就往西,聽聽就好,
那些專家都不知道買了多少間房,等著租你們,再把房價打下去,買到更好的物件,而且又得到大部分買不起卻瞎起鬨的人愛戴,
金錢名聲都有了,而讓人苦苦等。
只要不要超過自己能力範圍,都可以去做,完成自己的夢,人生短短數十年,人家說有捨才有得,不肯捨又想得,只好兩頭空。
但也必須花費許多的精神。
為了小孩上學方便,我們一家人目前在大安區租屋。
為了維持跟我們中和自宅相當的居住品質,
在費盡千辛萬苦,終於找到目前的租處,
房東3~5年內不會趕人,
靜巷的30年華廈,有電梯,室內在9年前全部重新整理過,
房租合理,旁邊就有月租的公有停車場‧‧‧‧‧
但是還是有一些小細節,真的不習慣,
水壓太小,電梯太小,大門太小‧‧‧‧‧
累呀,所以真的「自己的狗窩最好」。
~~~~~~~~~~~~~~~~~~~~~~~~~~~~~~~~~~~~
另外,我們中和的自宅,3房2廰+車位,據房仲評估,兩年前最高成交價2300萬,
現在可賣1900,然後,重點來了,5年後成交價會變成1200萬
。
出租的話,房子+車位,可租33,000。
那天遇到同社區的鄰居,她家跟我家一樣大,但她有3個小孩,所以有換屋需求,
我把上面房仲的話告訴她,她說,沒錯,房仲說的對,她也認為5年後,成交價會變成1200萬。
所以,她也在等,等5年後,房價變成1200萬,然後她要買。
我說,那我們家只是暫時到台北市租屋,7年後要搬回來,那不如我的房子跟車位租你,1個月33,000,
那你的房子去賣1900萬,然後,5年後,即使你只買回一樣大的房子,只要花1200萬,
淨賺=1900-1200-(3.3*12*5)=502萬。
大家猜,我鄰居怎麼說??????
Aubry wrote:
其實這種專家的話,...(恕刪)
*對租客而言,可以避掉(轉嫁給房東)以下風險成本:
1.天災風險(尤其是地震)
2.政治風險(藍綠惡鬥;對岸武嚇)
3.經濟風險(房價續跌、房地稅提高、個人失業、臨時周轉需求)
4.環境風險(惡鄰居、嫌惡設施的出現)
*對投資客跟包租公而言:
雖已套牢賣不掉,但可以勉強以低投報率的房租自我安慰,
降低造成多殺多、大拋售、房價崩跌、銀行壞帳、全民買單的機會。-->對社會安定有幫助
很多人會告訴你,物價幾年來漲了多少?
所以,
之前說-不買房,房價會續漲;
現在說-不買房,房價未來也跌不到哪,然後租金給房東繳房貸等等話術
問題是,真的當未來民生物價續漲時,已經因購屋而負債、貸款的你,
還有能力應付百物皆漲、家庭開銷嗎?
講遠一點,上面說的某些居住風險產生時,銀彈空虛的你有能力修繕、搬遷、變現嗎?
現在社會正談所得分配、世代正義的問題,
這些高價的房地產,
正是大咖投客(那些近年來獲利屢創新高卻不肯為員工加薪的企業主)、
以及小咖投資客(菜籃族、軍公教、房仲)的所設金錢陷阱,
你一面上街頭去爭世代(分配)正義,卻又跳入他們挖的坑,豈不諷刺?
以租代買,靜觀其變,
目前的市況(世況),真的現金在手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