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460731 wrote:我就住在台中市漲最兇的西屯區, 自住宅, 權狀 47 坪, 去年地價稅 NT.2110, 今年地價稅 NT.3150, 上漲 67%. 奇怪 !56 樓有人交 $700,你交 $3200,好像每個地方漲的都不一樣.我自住今年要交 $4500,另一塊地今年要交 $5500,今年漲蠻多的.
繳多一點地價稅是應該的,房屋稅也是該漲多一點,台灣的不動產持有成本低的太離譜了這是唯一能課到富人的稅,不然所得稅都只課基層的受薪階級,營業稅都課企業課好少,甚至很多還是負的總不能國家都沒有財源吧?那不就馬上缺氧缺養分休克死亡了不要再說什麼轉嫁給租客了,不是有人說自有房屋80多%嗎?哪來那麼多租客?空屋那麼多,漲租金就去別家租啊...如果說房東全都要漲租金,那房價都要跌死了,房租怎麼漲?現在已經先漲租金的,無疑就是惡房東~
lingogoo wrote:想像一下你這樣的算法,每年扣同樣稅金,你的房地能擁有多少年? 我那種算法只是粗估,但是很接近國外的算法這樣的算法很簡單,且重點在於明年的稅基來自於今年的市價按照我的算法,如果該年度的資產在4500萬,稅可能要繳個40-50萬老實說在市場機制上,真的有能力靠自己買得起4500萬的房子,我想年收入按照正常來說,家庭收入沒有達到年收500萬我覺得是很吃力的這個算法的好處在於,房價無法與薪水脫鉤因為當大家負擔不起這個"假房價"(以前大家薪水比較好時,明明房子很多才300-600萬)現在大家收入下降,房子變成800-1500萬? 這個就是明顯房價與收入脫鉤的下場因此現在假設某社區目前的每坪售價50萬,每棟房子都在3000萬稅基關係要繳出鉅額稅款,這時大家就會狂丟房子(因為已經變成貶值財)房子的合理價其實台灣來說因為薪水不變,物價狂漲所以合理房價其實在每坪10萬上下就差不多了現在假設台北某區40坪房子在3000萬因為繳稅一年需要繳個15萬很多人就開始脫手了,結果就是3000萬的房子大家開始脫手價格一定是往下掉,掉到多少呢? 就是接手的人能承受的稅率合理價目前按照主計處公告的薪資,大眾普遍年薪都在60萬上下一般家庭也就是120萬,台北受薪階級很多家庭年收也在150-250萬之間而已以200萬計算,扣掉開銷,養家,教育,娛樂,可支配所得可能剩下100萬不到這種等級的薪水,當房子無法以投資為目的時,我願意甚至說能負擔的稅大概是一年10萬以內,也就是搭配上實質大眾薪資一般中小坪數房子市場合理價不會超過2000萬今天台灣北部一堆房子超過2000萬絕對不是大家很會賺錢(我指的不是繼承,而是實在靠自己賺的)我知道很會靠自己賺錢的也很多,但是80-90%都是受薪階級絕對不會跟我上面的數字相差太多且我剛剛的算法是累積資產,稅率是往上壘加因此當你的年薪200萬,社會上也算是成功人士,你可能名下可以負擔2000萬的房子沒問題因為你名下的資產是2000萬時,每年稅只有5萬元但是當你買第二棟時,資產變成4000萬,每年的稅變成40萬這時即便你的收入不錯,你打死也不會買第二棟因為此時屯房是負資產這才是符合真正的居住正義所謂的正義房價就是不能與大眾的薪水負擔脫鉤想屯房可以,請付出高額稅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