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基金600萬?????????也可以找到淨值...............還有單位調聯徵,窮苦人家的我只有800分..................滿分............肯定你是低於800或平手.........JJ你分數PO來笑一笑你是784分----------這是最少錢的帳戶+++但仍是鼎富家銀行VIP..........行總裁彭淮南說,以實坪算,台北房價比東京貴 ..貴五成................請問JJ-----------那七間房的地點與實坪多少?虛坪公設多少?能秀出來嗎?買進價如何??還是騙局一場?????或是買進後七間全套.....恭喜......賣不掉...............套到現在+++++++++++++++++++++++++++++
所以以後建商在公設的部分敷衍了事甚至偷工減料,要怎麼追究呢?買家沒有付費,沒有權狀,要怎麼伸張權利?還是說主建物一個價,陽台一個價,大廳過道再一個價?沒有獨立權狀的車位怎麼辦?我直覺是,這問題絕對不是立個法就結束的事。還牽扯到未來不動產買賣的範圍與權利義務。
也不要污名化公設,公設其實也是按照建築消防法規衍生而來.如果公設比可以像早期公寓一樣低,建商可以賣更多實坪,何樂不為?問題還是出在後來的法令規定比早期嚴格很多.實坪制的登記方式及計價方式,可以有很多版本.可以是公設可登記但不計價也可以是公設可登記可計價也可以是極端的公設不可登記不可計價....不同版本會有不同的影響.但令人質疑的是,政府自己定出來的法規提高了新案的公設比及成本,現在卻要配合一些人的主張來否定自己當初制定法規的初衷?由於台灣早期後期法令不一,尤其後期建案需按法規設置公設,相較早期建案,成本提高不少,若冒然套用國外實坪的計價方式,恐造成市場對於單價認知的混亂.據不太精確的估算,若用目前市場行情來回推實坪單價,同一地區10年建案及30年以上公寓建案相比,因公設比大不相同,每坪單價差異將達2倍左右.立即市場影響是搭配公設妖魔化的論述,造成老屋高賣,新屋賤賣的不合理但又滿足購屋者心理的奇怪現象.不合理何在?實坪制完全無法體現居住安全的精神及要求.政府推行實坪制的同時,應該也要正視老舊房屋不符最新法規的潛在安全危機問題.以某種角度,這些低公設比房屋在新法規下都是另類的違建(雖然擁有早期發給的建照及使照).類似以下火災,大部份都是發生在低公設比房屋,實坪制圖利了全台五成這類老舊房屋及購屋者的心理,但卻乎略了潛在居安問題,若台灣所有房屋都能按照新消防法規,新建蔽率容積率來改建,類似無辜的火災傷亡應該都會少很多.
牛奶伯 wrote:拔毛還可以讓羊群大...(恕刪) 阿貝你是看反了嗎,是誰叫好?誰被拔毛一路以來,養套殺,溫水泡青蛙(低利房貸)還有下不了車的一群人(持有稅),現在正將要從套走到殺的階段,哭都來不及了還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