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在上海 wrote:
不勞小布希來越殂代袍
同理可證
當然美國人當然會有高科技管制措施對中國高科技出口管制啟動 涉及20大類分31個小項
我剛剛去吃飯,還想到
目前號稱將近4兆所謂擴大內需,跟以前蓋蚊子館或用水泥換鈔票的理由與方式是一樣。
請的員工大都是臨時性短期工以勞務為主,這種重大公共工程到頭來可能用的還是外勞....

LL在上海 wrote:
所謂行行出狀元 我輩父母的年代
就是因為不怕吃苦
其實台灣與中國目前正在比誰的年輕人能吃苦。

中國 獨生子 VS 台灣草莓族
不過貧富差距可能會進一步惡化
韓國 城市家庭收入差異的9.02倍。
上游10%家庭去年的年均收入是全部城市職工家庭年均收入(4411萬韓元)的2.42倍,同時達到收入位居下游10%家庭(1181萬韓元)的9.02倍。
可用1000韓元換1USD ,1 USD 換30台幣
1181萬 =35.4萬台幣 最低的10%
4411萬 =132萬台幣 全國平均
1億韓元=300萬 台幣 最高的10%
目前匯率 1000:30.659
R258 wrote:
相對對於半導體產業的設備投資,人力成本相對是很便宜的。但是他可以養活台灣部分人.
...(恕刪)
是的,不過請別忘了
還有很多客戶要求工廠必須設在中國
R258 wrote:
鴻海去中國多久了。賺得的錢都給誰? 發的薪水都給誰?
我覺的這個關鍵。
要企業有何用?
ASUS NB廠台灣關廠後數千人失業人口去哪?
旺旺在中國發展有多好之類,跟台灣有何關係?
因為老闆是台灣人,所以旺旺老闆會發錢給我,還是他會把賺的錢給台灣政府繳稅?還是他會成立海外公司將資金登記在XXOO群島......
還是這些企業家因為買台灣的豪宅帶動台灣景氣發展?老闆肥,員工呢?
...(恕刪)
我想全世界的商人都是這樣
並非台灣特有情況
jcsun_matt02 wrote:
你說的基本上沒錯,不過錯在台灣商人的腦袋不清楚...!!
歐美日本去大陸投資,視為國際佈局的其中一環,充分利用當地廉價的人力和廣大的市場
但人家只是去那邊設分廠,分公司,母體企業還是繼續在本國經營....反正如果中國設廠優惠不在...
關了再繼續往更有利的國家去設廠,如近年的越南....!! (說難聽點跟蝗蟲一樣...)
可是台灣人不是,整碗端過去,如果搞雜了....不只是債留台灣(當初融資過去的),連技術也被學走了(再回來跟台商競爭...農/水產養殖業最明顯)...(恕刪)
台灣企業也是把大陸當作國際佈局的其中一環啊
你確定是誰腦袋不清楚吧
別把一些害群之馬當作全部
阿桐伯沒有在賣藥啦...只會打"嘴砲"
美國方面,以次級抵押貸款為主的家庭債務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所佔的比例,由2000年的75%提高到了去年的104%。

此外,韓國、日本及中國等亞洲12個國家的家庭債務在2002~2006年期間每年平均增長15%。」
不知道台灣的房貸比率為GDP的多少?
韓國的家庭負債是韓國家庭負債總額突破630萬億韓元
按韓國統計廳的2007年估算韓國家庭數(1641.7423萬戶)計算,每個家庭的負債額達到3842萬韓元。
相當於台幣125.1萬
剛剛找到
2007年使得家計單位過去五年的負債比率,從原本的43.3,增加到2006年年中的59.1%,高於香港的54.1%與韓國的40.2%,
依中央銀行統計,全體國人房貸餘額2002年底僅二.七兆,2005年底已達四兆,迄今年八月底更達到4.6兆,房價飆漲使一般家庭要不吃不喝十年才足以買間遮風蔽雨的房子,近月隨著貸息升高,房貸逾放情況已漸趨嚴重。
依行政院主計處最新的國富統計發現,台灣平均每戶家庭的負債由2002年底的87萬元倍增至2005年的155萬元,這其中除了卡債的驟升外,國內房價在這一期間升高,家庭擔負房貸壓力急升也是主因。
現在房貸的問題不得不注意。
韓國就是我們的借鏡.
IMF:韓國的家庭負債風險高於美日
目前南部因為物價漲幅現在的房價比起8年前多了30-40% 以前四百多萬現在大約要6百萬附近。
北部恐怕更不樂觀。
家庭負債過多企業負債過少而影響經濟發展
當你買了房背了負債你的開銷自動縮減。
1990-2000之間不良信貸 超貸導致2兆的銀行貸款蒸發、同時間1990年代開始有信用卡之
接下來1999年現金卡受信無限制擴張。 導致2004-2008之間的卡債風暴。這些都是負債導致經濟風暴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