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點有許多大大已經闡釋過了,不再贅述。
但我認為有些空空的看法,戒急用忍,其實也可以用來警惕自己。
連顏炳立都說「挑、等、看收益」5字訣了(顏炳立,買房子顏炳立教你這樣算,第29頁)。
尤其,新政府剛選上,我們也不知道在房地產政策上有沒有重大變革,所以保守、平穩是對的。
合理房價並沒有一定的標準,硬是要依照年輕人的標準,我想有房產的人一定都不會服氣的。
政府也不可能介入私人間的契約價格,
但各種補助、福利措施是有可能做得到的,而我們必須面對這個事實。
事實的真相就是,稅金會拿去做社會福利的事情。
當然社會福利是好的,讓弱勢的人、年輕人可以獲得政府的協助。
這是分配問題,很多人都認為拿中產階級的錢去補貼弱勢是對的。
我們的社會,也是這樣。
將來普遍建造社會住宅,實施長照,年金制度,特殊職業的年金,這些開銷都是沉重的負擔。
我們要接受,增加稅金來提高福利措施。
但在開源方面,我們能否期待將來經濟能夠變得更好?
如果沒有強大的經濟後盾,財務是不是會出問題?
就像家裡如果賺錢的人少,花錢的人多,經濟一定不會寬裕。
我們希望在採取社會福利措施的時候,應該考量財源問題。
我認為這已經不是誰決定價格的層次了,而是我們希望台灣走向什麼樣的生活方式?
最理想的方式是既照顧弱勢,而且房地產市場活絡,經濟也能持續發展。
但如果不是這樣呢?
我們的取捨是什麼?
只剩下口號嗎?
年輕人決定,
然後呢?
「房貸」繳一輩子,房子是你的!
中途如果突然大漲,也可以脫手賣出,立即把房貸繳清,還存一筆錢。
多少錢做多少事,切勿打腫臉充胖子,量力而為,買市中心超貴的把自己逼緊,那當然一失業就會房貸繳不出來,房子被拍賣。
但如果買郊區,房貸壓力小,即便短期失業,還不至於繳不出來被法拍。而且房貸壓力小,和房租差別不大,與其繳一輩子房租,房子還是別人的,不如繳房貸。
少子化其實還不是最大問題,最大問題是百姓對中華民國的穩定沒有信心....
維護主權,維護自由民主,用嘴吧喊誰不會喊。但是心裡內心深處,敢說一點點危機感都沒有?
如果年輕人認同中華民國 萬歲(不是萬稅),以後將在這塊土地生活百年,沒打算移民,那為何不買房?房子是成家立業之本啊,是根之所在!只會租屋,猶如浮萍,隨風逐流沒有根,連一個固定的「家」都沒有。
講白了,心裡內心深處有那麼一點點對中華民國的未來,不是那麼有信心。害怕哪天一旦戰爭,資產化為烏有。或者看破鬼島沒救,腐敗貪污,低薪高物價,財團地下政府,總之一個字:爛,哪天要是有錢了肯定移民,白痴才在鬼島買房....
但隨著一年又一年過去,年齡逐漸增長,有能力達成移民夢的畢竟少數,多數人都是得過且過,高不成低不就。當初一直繳房租,不繳房貸,最後房子也沒有,也不夠錢移民,只好等父母哪天過繼家產...
打房,敵人不是所有人。
敵人是那些炒房的大地主和財團,一個人,或一個家族,就擁有大片土地和房屋,彷彿土皇帝似的,天理難容。人人生而平等,為何現代還有古代那種財主和奴隸的現象。
但一般老百姓,辛苦一輩子才買了一棟房,或等了一輩子,才等到父母過繼。就一棟而已,沒有多的了,安家立命之地。打他們的房,讓他們的資產瞬間蒸發,這樣說得過去嗎。
別人在玩樂,吃香喝辣,酒池肉林的時候,他們是把錢一塊一塊的存下來,捨不得花,吃最便宜的食物,捨不得吃大餐,穿最廉價的衣服,假日不去旅遊還兼職打工賺錢。如此辛苦才存下買房錢。結果一亂打房,就要辛苦人,和當初那些吃喝玩樂的人平起平坐,這樣公平嗎。世間的禮義廉恥、道德,是人性的最後一道底線,如果沒了底線,這個社會國家就完蛋了。
要不然如果真的是自由經濟市場
為何政府可以管制醫療價格制定?
如果真的要自由經濟市場,請政府直接廢除健保,醫療價格自由市場化
要不然就是健保直接改成,民眾先付款給醫療院所,政府再給付給民眾
並且不再限制醫療價格制定,健保給付多少是民眾與政府的事情
民眾有沒有辦法負擔醫療價格是個人的能力問題
這樣才是真正自由經濟市場
要不然為何政府大量宣傳健保多好
但是以歐洲福利著稱的社會主義國家卻無法實行
為何不乾脆把健保的概念直接帶入房價,車價和各公司行號人員薪資計算
就是明擺著健保是個垃圾不合理的共產政策!必須立刻廢除!恢復醫療市場自由經濟化!
以符合台灣本身是資本主義社會!
要不然依照健保現在立刻可以就是限制房價,直接按照健保開辦當時,大約20年前各區域平均成交價格
每坪價格再乘上0.79,這就是現在可賣的最高價格!
這還沒有用到不合理的總額給付管制等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