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來, 房子比較是對未來的規劃, 替代方案很多(ex: 股票), 眼前的需求是車, 每天要用到, 也存在著急需解決的問題 (異音/安全性), 應該要往這方向做決定.車子選購又是另一個課題, 可以早點開始評估
今年初我也有這困擾本身已有四間房子,三間在收租,一間自住因對於退休後的生活擔憂,因此有存款就買房,期待繳到退休時,房貸剛好都付清,未來被動收入除了勞退金,還有一筆房租收入。今年初手頭有了約500萬,本想再買一間房,讓未來生活更有保障無奈看來看去找了半年多,看了無數間還是沒有滿意的,滿意的馬上就被人家下訂,連思考的時間都沒.....某天看汽車網站,發現年輕以來的夢想,就是Porsche 911思考了幾天,也跟內人商量了好幾天,決定捨棄買房圓夢,現在假日都享受著20多年來的夢想因此,建議你,是否有被動收入與生活保障的考量?如果有,那麼建議你先暫時把車賣了,每天搭計程車都划算假設150萬新車,開一年約折舊8折(歐系韓系車都差不多,有的甚至低於8折;雙田,可能稍高於8折,但是不要油電車也不要大cc數)也就是說,一年會折舊約30萬第二年,再折舊25-30萬;如果開五年賣出,折舊約超過80萬,還不包括油錢稅金養車等費用因此,搭計程車或是假日有需求搭配租車,都划算得多。如果不考慮生活保障的問題,那就大膽圓夢吧,趁還有體力,開台好一點的車,每天上下班心情舒爽
前面那篇沒講完, 不知怎麼的, 我對這篇有感覺.看到高雄兩字, 是有回憶的地方.有陽光, 有海風, 有人情味, 雖然沒台北繁榮, 但多了純樸的地方.高雄的房子夠住就好, 不見得要增購; 車子不見得要買全新, 但車況要好.孩子就吃飽穿暖就好, 但要付出關心.18歲之後他們也會飛走, 變好變沒那麼好, 子女有自己的命和運, 用祝福的心看待, 也不用想說房子是否要給孩子.我求學+工作已離家快30年了, 當初有記憶的巢, 現在只剩父母居住, 還好左右住了伯父和叔叔一家人.伯父和叔叔他們各自的家庭都有留在家裡的子女, 或許我的堂兄弟的生活除了生活之外沒多少餘裕, 但我知道伯父和叔叔他們都是很快樂的.如果有人問我現在要的是什麼? 說真的, 我賺的錢如果沒有亂花, 已經夠我家生活一輩子了.我想要的是父母健康, 手足平安, 子女獨立, 找一個讓自己內心平安的信仰, ........ 就一般很平凡的願望.我的朋友問我好幾年了, 問我要不要跟他務農, 當小農. 他家好幾甲地, 夠我跟他吃飽喝足了.我在科技業那麼多年了, 有點膩. 想要做的是: 回家陪父母遊山玩水, 哪一天沒父母可陪的時候, 就和朋友去種田當小農.雖然現在40多歲而已, 但我已經在想像我未來的生活.人生不就是這樣? 快樂就好.這是我的領悟.
我說兩個都買可不是隨便說說,第一,你考慮買房,所以我當你有一筆頭期款,以及你同時付得出生活費和繳得出兩間房貸款的情況下,生活費包含小孩之後的教育費,不可能房子買了,兩三年後生活費就不夠了吧,那不然買房的選項根本不存在,是吧?第二,你35歲談一下房貸30年到40年應該沒問題,(PS 房貸看屋齡還是年齡?我記得怎麼好樣是屋齡吧~),而且第二間貸款依然可以八成,並不在新政策的限制內第三,你可以盡量拉長房貸年限,再談寬限期,在寬限期還車貸貸款,這樣你就可以兩個都買了!(這條件同樣是用買第一間房的人,要先買車還是先買房,其實就都買,寬限期還車貸,之後還房貸,沒有衝突的,如果不行,代表你還沒有能力買房,那買房的選項不存在,買車吧!)
只是個過程 wrote:依你的狀況, 如果是我, 現在我兩個都不買, 留現金下來, 不用幫小孩多想.這是我人生的體認, 雖然我現在40多歲, 還不到50歲 (197X年出生).我爸媽希望我早一點退休, 人生不要對事情太煩, 有時想想回故鄉陪陪他們也好.看到這篇, 不知怎麼的, 讓我想買一台七人座汽車, 陪老爸老媽遊山玩水. 你早該這樣想了..........你看看人家數字腿,百岳應該早集滿了。你又不是沒錢、沒房,何苦整天憤世忌俗?人生最重要就是「放下」!我認識個長輩,78歲了,身家大概200億,直接住在工廠宿舍裡,每天8點就出現在辦公室,兒女都快60歲了,公司也不肯交棒給他們,他就是放不下.........「錢」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 死不帶去,人要一生一定要學會「放下」!「無慾就會無求!」「寡慾人才會少煩惱跟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