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居住正義這些言論,而沒買房的人

omniyeh wrote:
30多年前,印像中 3W 是台清交碩士,科學園區工程師的起薪(恕刪)

當時我高工畢業,做黑手年資約5年;
那時台北工專畢業的同學,有拿5w的
居住正義啊

cchh543 wrote:
當時我高工畢業,做黑(恕刪)
80年左右那波,後來... 緩跌了十年

直到民國92年才又開始回升


1991~2004年台灣房地產趨勢


micli1973 wrote:
80年左右那波 的年輕人

跟現在有啥麼不同

買不起還上街頭

(現在沒上街頭 代表不夠貴啦 有理不?)

結果後來可以知道更貴了不是?(恕刪)
薪資漲幅跟不上房價
年青人不上街
就是莫許承受一切了~~~

現在不上街過幾年換了執政黨可又別跑出來


aahomeboy wrote:
80年左右那波,後來(恕刪)
今天看了SWAY的視頻

突然想到這樓,我覺得說老了沒人要租你的人可以看看這篇

https://youtu.be/6IM6jJlxFZ8?t=3360
黑心總裁 wrote:
今天看了SWAY的視(恕刪)


沒房的人,看一個有房的人

教你如何的沒房過生活嗎???

這我不行啊......

aahomeboy wrote:
80年左右那波,後來...(恕刪)

繼續等吧
用你的餘生跟他賭!
五折買不到?
沒關係你還有兒子可以跟他耗!
目標五折啦!
jackey chang wrote:
薪資漲幅跟不上房價
年青人不上街
就是莫許承受一切了~~~(恕刪)



就看年青人自己的態度了

30年前的年青人強烈表明態度

換得了10年的緩跌
第一次人口負成長?

稍微把指標的六都(台南、高雄)拿出來跟國泰房價指數對比一下
似乎跟空空的世界不太一樣?

「居住正義」跟「天賦人權」都是類似的東西, 從生物演化的角度來說, 這是不存在的東西, 演化就是赤裸裸的暴力... 想要資源, 就是去拿來, 必要時就是打一架, 看能力夠不夠而已。我並不是說要回到暴力或戰爭經濟的時代, 而是問題本質就是: 資源有限, 需求無窮。

既如此, 終究是要有些解決方案, 所謂解決方案, 在貨幣經濟、市場經濟的環境下, 就是看誰手上的貨幣多 (錢多), 或者現下錢不夠, 但其生產力或營運作為足以判定為能有效穩定地在未來一段時間取得錢, 那也是可以採分期付款方式去競爭以取得資源。比誰錢多只是一種資源與需求的分配之道而已。

定價/議價並不是單方面的問題, 有做生意的人一定明白, 想增加收入不是單純抬高售價就好; 同理, 大多數人都是消費者 (買方), 也一定明白, 不是出低價就一定能買到便宜... 這涉及交易雙方意願, 不能強買強賣 (那就回到暴力經濟去了)。

價格抬得起來, 這是賣方還是買方的行為造成? 答案是二者都有。所以有時我看一些談什麼居住正義、房價太高的論點, 成天集中在賣方哄抬, 我就老覺得挺窄化的... 有時常想, 居住正義的敵人, 就不會是買方自己嗎? 以股市來說, 等崩盤想買股票就是等不到, 好不容易盼到一次大暴跌, 機會來了! 但馬上來個 V 型反轉, 這反轉是誰做出來的? 賣方? 還是買方? 買方不去買, 沒有成交, 會有一筆筆追價成交的記錄嗎? 房市也是一樣, 一聽到房市要衝了, 一堆人都衝去簽紅單了...

什麼樣的程度, 我們會認為這個人沒必要去奢想買房? (因為買不起) 月入 5 萬者? 月入 7 萬者? 月入 10 萬者? 正義是普世準用, 還是有門檻限制? 若有門檻限制的話, 今天月入 7 萬者爭到正義了, 然後呢? 月入 5 萬的開始上街? 那難道人家月入 7 萬, 多出的 2 萬全是搶來騙來的? 未必吧... 那這種居住正義又是否對得起別人多年培植的勞動力價值? 實踐居住正義是否要架構在另一種不正義之上?

護國神山台積電 寫下善化小鎮驚奇
號稱「台積村」,個人所得中位數168.7萬

168 / 12 = 月均收入 14 萬
(但要培植勞動競爭力, 進入台積電, 要多少努力呢? 14 萬/月, 好拿嗎?)

善化的當地人, 大概就要走當年新竹科學園區的那段歷史了... 物價上漲, 房價上漲... 原本當地人努力工作 10 年可能買得起房的, 現在說不定漲到變成要工作 20 年才買得起? 這問題在哪呢? 這算不算居住不正義呢?

台積不僅跟傳產搶人,還波及營建業。由於3奈米、5奈米廠如火如荼興建,讓原本短缺的建築工人更為吃緊,導致成本上升。20年前,台南房子每坪造價4萬元,2019年漲到10萬,2020年又變成15萬,還在持續增加中。

不只炒房,生活品質也受影響

園區的住屋與租賃需求,加上投資客湧入、建造成本遽增,房價飆漲到當地年輕人都怨聲載道。

一位30歲女性上班族,大學畢業後,在台南落地生根,原想置產,發現三年前市區還有1字頭的房子,現在都是2、3字頭起跳,「誰會想到有這種價格啦,根本買不下手。」


其實沒什麼誰得錯, 這是制度問題, 必然的副作用... 我相信僅僅憑投資客, 還沒那麼大本事炒成這樣子 (不然我想林口早就一坪 80 萬去了), 就算沒有哄抬, 一大堆人突然衝進來買房, 那當地人一樣又要面對供應不足, 有人搶買的問題, 當自己實在也想要一間房時, 難道就不會加點價追買? 你加點我再加點... 然後... 想要居住正義的人, 就親手把居住正義給掐死 --- 只要我能買到, 那就好了... 是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