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展雜誌謂北台灣2022年新建案銷售率低於5成,房市供過於求!

大鼻 wrote:
房市供過於求 房價依然漲翻天阿 業務依然是那副機八樣


那是建商/代銷的行銷策略,他/她們就是要裝那副模樣,顯示他/她們不缺你這個客戶,其實他/她們巴不得你趕快下訂下單.
多看多比較,做足功課,附近有無其他建案,土地公告現值是多少,用的建材好不好,新屋/中古實登價格大約多少,採光/格局/交通/生活機能好或不好,自己是否能夠負擔的價位,不必衝動,也不必畏懼,勇敢的大力的出價/殺價,也許可以買到相對低價,符合自己需求的房子.
大鼻
感謝分享
guest2000 wrote:
我買房可不是要拿來炫耀,我是要拿來自住自用,你聽懂了嗎?
如果比較投資理財的報酬率叫無聊,為何某些人在鼓動別人買房,說他/她們從房市賺多少了,不是更無聊?
買房自住叫自用不叫投資,就像買車來代步不叫投資,房子車子又不是我的生財工具,其實都是耐久性的折舊消耗財,當然,房子有土地這樣資產不滅(除非天災地變)的性質.

另,誰說我後悔買房,我買到相對低價適合自用,住的爽爽的房子,我高興,我慶幸.
但也就是如此買個新房自住而已,要投資理財,我的首選就是股市,長期統計都告訴我們買股勝於買房,任何說買房報酬高於買股者,那就請便吧.


請問我哪句話說你買房叫炫耀 ?

我原句是 "如果還是那種炫耀我自住啦,當年買多便宜的... blabla",這本意應該是炫耀買在低點吧。我後面還補充說這裡多多哪個沒嘗過這種甜頭 ? 這樣夠清楚了吧。

鼓勵人買房,是因為有人要居住啊,有說要在房市賺多少 ? 你一直強調股市賺多少,啊跟鼓勵 "炒股" 有何分別 ?

我有說你後悔買房嗎 ? 我是說你 "跟投股市相比,你後悔投資 "買房",那你說的股市大勝,我相信你擅長投股"。

我當然知道你不後悔買房,因為你在某低點買到的房,你清楚的很,數年前如果你沒買在半山腰價,錢留在股市,現在再去買,你這兩三年會多出的獲利根本追不到房價上漲的,沒買才會後悔

買房自住一樣叫 "投資",不要不承認。車子叫做 "耗財",根本不能相比,好嗎 ? 只租房不買房的人才真的叫不投資房市。 你只是不承認而已,隨你便嘍。

不要說什麼 "首選",有 "首選" 就有 "複選",大家都搞 "複選" 的。你有本事你就堅持某些 "不選",就真的永遠不要選。不要說一套,做一套,明明拿錢買房投下去了還說那不叫投資 ? 這 .....說得出口 ?

個人從不說買房還是買股高於哪個的,因為是 "複選",交叉運用。我只有不同意你說的 "買股勝於買房",因為變戲法是因人而異。
guest2000 wrote:
過去幾十年近百年的統計,股市報酬率大勝房市.

你講得是絕對報酬,這裡的多多算法是2成自備其餘少則20多則40年貸款,這樣就是5倍長期槓桿,壓力遠低於股票的融資融卷。

所以台灣租金報酬只有2~3%~who care...
對他們而言,這樣是10~15%的報酬-貸款成本
所以即使長期持有,只要保證:
1.房價持平或上漲
2.房子能租出去且租金永遠可cover利息
那麼不論長期還是短期,都很容易變成贏家。

那風險是什麼?
1.利息短期狂升,租金漲幅跟不上...台灣機率應不高
2.房子地點爛租不出去...這就各憑本事了
3.運氣不好租到晴天娃娃或小飛俠...這真的是運氣
因此我們這些,即使有第二間也不敢拿來出租的 只能乖乖把貸款繳完,我們算法完全不一樣。


guest2000 wrote:
當然,股市並非每年都漲,但是股市漲多跌少,長期下來累積報酬率勝過房市,股市流動性也大勝房市.


沒錯,股票變現速度比房子快很多(尤其高總價),所以房子才叫不動產,是防禦性資產。



guest2000 wrote:
那是建商/代銷的行銷策略,他/她們就是要裝那副模樣,顯示他/她們不缺你這個客戶,其實他/她們巴不得你趕快下訂下單.
多看多比較,做足功課,附近有無其他建案,土地公告現值是多少,用的建材好不好,新屋/中古實登價格大約多少,採光/格局/交通/生活機能好或不好,自己是否能夠負擔的價位,不必衝動,也不必畏懼,勇敢的大力的出價/殺價,也許可以買到相對低價,符合自己需求的房子.


那時找房過程中,有看過的預售案的代銷在介紹討論過程中,他/她們都跩的很,姿態都擺得很高,一副要買的人很多的樣子,不缺我這個客戶,我只能拿回給的DM說聲謝謝,幾天/一周沒去電,代銷反而來電了,口氣開始降軟,希望我能再去一趟詳細介紹議價之類的說詞,當然我也謝謝再連絡.
有餘屋的建商可能找代銷或自己業務人員接洽銷售,態度就比較客氣,就是因此跟建商買了,當然也是建商沒獅子大開口,我覺得是可以接受也負擔的起的價位,沒砍價就以建商所開的價格成交,雖然成交價已比預售價高出10來趴,但衡量當時整體房市在上漲的趨勢,我覺得合理.
我也找不少房仲經紀的中古屋,大多不是好的標的(對我而言),只有其中一例合我的需求(格局/價位,主要是格局合),後來我歸納,要賣的二手屋不是沒道理,因為相對格局/採光都較差,好的二手屋不會輕易拿出來賣,除非屋主需錢孔急,符合條件的中古屋開價都比照新建案的價格,當然就無緣囉.
只是個過程 wrote:
...(恕刪)


過程哥的邏輯是:少賺就是賠。

前面某一檔賣掉二三十萬,結果證明賣早了,該檔少賺10萬。

現在整體還在手上的,沒賺到1600萬,不賣。

尤其年底,而且又要選舉了。



maxkingella wrote:
你講得是絕對報酬,這裡的多多算法是2成自備其餘少則20多則40年貸款,這樣就是5倍長期槓桿,壓力遠低於股票的融資融卷。

所以台灣租金報酬只有2~3%~who care...
對他們而言,這樣是10~15%的報酬-貸款成本
所以即使長期持有,只要保證:
1.房價持平或上漲
2.房子能租出去且租金永遠可cover利息
那麼不論長期還是短期,都很容易變成贏家。

那風險是什麼?
1.利息短期狂升,租金漲幅跟不上...台灣機率應不高
2.房子地點爛租不出去...這就各憑本事了
3.運氣不好租到晴天娃娃或小飛俠...這真的是運氣
因此我們這些,即使有第二間也不敢拿來出租的 只能乖乖把貸款繳完,我們算法完全不一樣。


我所說的是報酬率,只有報酬率才能避開投入資金的多寡所得到的報酬絕對金額的失真.
因為每個人的財富基礎不同,1塊錢的投報率100%就是獲利1塊,10塊的投報率10%就是獲利1塊,若比較報酬絕對值兩者不相上下.
登卡普
真好笑!只看報酬率,去買彩券不是更好?![笑到噴淚][笑到噴淚][笑到噴淚]
guest2000 wrote:
我買房只是自住用,真要投資理財,股市才是首選,從過去幾十年近百年的統計,股市報酬率大勝房市.
將來若有換屋需求需要購屋資金,我再拿出股市的資金就好了.
當然,股市並非每年都漲,但是股市漲多跌少,長期下來累積報酬率勝過房市,股市流動性也大勝房市.


美國這兩年, 利率大漲.

美國股市有跌嗎? 沒有.

萬一美國利率明年維持平盤, 或稍微降息, 股市動能依舊豐沛.

日本股市回到33年高點.

台灣呢?

已經回到1萬7千3百點, 即將回到萬八.

加上游資豐沛, 又逢大選.

依我個人經驗, 沒特殊狀況, 明年第一季會到萬九, 上看兩萬.

有一句話, 好像是賭神電影中的, 我手上拿到兩支老K, 不叫牌的是棒槌.

傻瓜都知道現在錢要往哪裡放, 怎麼會放在房市?

笑死.

只是個過程 wrote:
明年第一季會到萬九, 上看兩萬.

有一句話, 好像是賭神電影中的, 我手上拿到兩支老K, 不叫牌的是棒槌.


鐵支9哥 要來拜過程哥了

宣揚那麼久的存股不買房
終於過到知音了
登卡普
宣揚存股在自己家鄉也可以存股,幹嘛擠來都會區被壓榨?![笑到噴淚][笑到噴淚][笑到噴淚]
lycer wrote:
鐵支9哥 要來拜過程哥了

宣揚那麼久的存股不買房
終於過到知音了


1. 鐵支9哥是誰?

2. 過程哥在竹北買房自住(自用住宅稅率), 一間大樓, 一間透天, 無貸款.
既存股(獲利8位數), 又存錢(8位數定存).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