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炒房,要先定義清楚,打房肯定不是最好的選項。錢是王八蛋用來花的,不是給你拿去存的,存多了就是炒作!最好是打囤積台幣,存款超過 3萬元的全部課重稅,遏止炒作貨幣歪風。實現窮人正義,人人有錢花,課重稅很難嗎?
warwickwang wrote:月薪需繳12,5%~37%當公積金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6%B0%E5%8A%A0%E5%9D%A1%E5%85%AC%E7%A7%AF%E9%87%91%E8%AE%A1%E5%88%92新加坡公積金計劃(簡稱公積金)是新加坡強制性的儲蓄計劃,成員為新加坡公民和永久性居民的勞動人口,用以應付其退休、健保和購房需要。公積金由人力部轄下的中央公積金局(Central Provident Fund Board)管理。如果月薪需繳12,5%~37%當公積金就能買房包含退休跟健保那願意嗎?
heliun wrote:覺得,政策朝沒房住的人,也住得起房,才是正解。 這是正解但是沒一個政府官員要做heliun wrote:政府仍可出土地建國宅,但限制賣出時,不得高於購原始價格,且只有地上權,土地仍是政府的。畢竟,現在貴的是土地,可能占造價一半以上。..(恕刪) 大陸都地上權不也炒翻天政策圍堵所有的炒作可能才是正解
房屋實價課稅才是正解,跟上國際潮流~房地產最怕持有稅,把哪些假富人趕到鄉下才對~市值1500萬房屋每年課3%的稅金就好,45萬我付的起!!把那些沒品質的鄰居趕去鄉下才舒服!!最強藍光 wrote:房子是拿來住的~一旦...(恕刪)
非常難喔...因為你要先分都市土地(實施都市計劃地區),非都市土地因為很多地方是同時有都市土地及非都市土地的,當然也有全區都是都市土地的(例如台北市)都市土地你還要先確定是不是農地或特殊用地因為課"地價稅"或課"田賦"(76年停徵,等同實質免稅)是完全不同的事一個不動產大部分情況是由"土地"+"建物"組成,自用住宅用地和自用住宅組合,但是兩者的標準是完全不一樣的...事情沒想的那麼簡單,可複雜了呢還有其他問題要先處理,例如很多人是40.50年前取得的,現在早退休了,1個月1萬多,甚至是拿低收..然後他雖然表面上有因繼承而來的4.5戶,但是只是持分,甚至親戚間還有一堆基於該等房產的爭議或訴訟..平常也只住在違建鐵皮屋..只因為"現在"要打房,"從前"他完全合法的權益就管他去死?很多人住在市中心的老房,但是連漏水都沒錢修...但因為要所謂的打房,他們又是弱勢,就算被誤傷,在很多人眼中,搞不好也只是清除低端人口其實喔,除非台灣做不動產的二元市場(一個由政府做莊形成的封閉市場;另一個完全開放;兩者同時存在),其他都是假的..只不過要做二元市場,大概要20年才會完全建立,台灣向來炒短線,所以連做都不會做,否則20年前開始有做,今天根本就不會有這些亂七八糟的問題了
不難 單純看銀行要不要配合打房而已銀行長期寬鬆政策釋出太多熱錢到市場上房價當然居高不下銀行只要強力緊縮政策(提高利率或減少貸款成數)那房價就會下跌了不過可能會害到首購族(已買房或還沒買房的人)建議排除首購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