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c.e7642 wrote:
其次有人將信用擴張和長期貸款畫上等號,認為貸款期數越長,信用擴張越嚴重,房市泡沫也越激烈,殊不知銀行貸款額度和房屋本身的鑑價結果相關,卻和貸款期數無關,一幢鑑價千萬的房屋,依8成放貸,最多就是貸八百萬,不管你是貸幾期都一樣,不會因為你貸20年期,就貸800萬給你,貸40年期,就貸1600萬給你。
...(恕刪)
個人認為不是這個問題,問題是怕錯估自己的貸款能力,一般人(包含小弟)買房時,會以「目前」的薪資能力來預估貸款數量,假設20年期,我可以貸200萬,40年期我就可以貸400萬(隨便編的),再反推回來時,我會高估自己的能力,可能買貴原本不值的房子(或是說助推房價),或是越級買更好的房子...,20年或40年的風險,自然就是銀行要去負擔。我猜,40年期的貸款成數應該要下降(我不是專家)...
eric.e7642 wrote:
其次有人將信用擴張和長期貸款畫上等號,認為貸款期數越長,信用擴張越嚴重,房市泡沫也越激烈,殊不知銀行貸款額度和房屋本身的鑑價結果相關,卻和貸款期數無關,一幢鑑價千萬的房屋,依8成放貸,最多就是貸八百萬,不管你是貸幾期都一樣,不會因為你貸20年期,就貸800萬給你,貸40年期,就貸1600萬給你。
你這種看法僅看單一對象商品而言!
所謂的問題應該是銀行貸款的期數越長,越能降低買房的基本門檻,進而短期的刺激買房需求!
雖說這種短期需求提高的效果,會伴隨著房價上升進而降低回穩!
但因為貸款繳款有遞延效果,一但申貸了,則需要長時期的時間去消化!
也因此會導致整體銀行房貸的放貸總金額往上提升!
這種現象其實可以從比較短期的信用貸款案例上獲得實證!
如信用卡的未償還餘額越高,進而小金額的個人信貸市場也會提高,
然後信用卡的未償還餘額並沒有因為轉移效果而降低,依然會回到一各高點上!
這是因為信用卡的未嘗還餘額透過個人信用擴張,轉移到消費性信貸上面,虛增了持卡人的資金運用額度!
表面上是因為信用卡的利率高(約13-19%) 轉移到長周期的消費性貸款(7-13%)上面,雖說符合降低利率的理財需求
但整體個人信貸的總金額並沒有降低,反而隨者更多的消費性貸款週期的延長,而擴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