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nyunhome wrote:
1970年,當時電影票才15元,現在隨便都要200~300元!...(恕刪)
以前去看200多塊的電影覺得很貴
現在華納1張350的票叫正常
時代真是不同了啊
DiDiLai wrote:
虎大真的是唬很大~(...(恕刪)
swdawebber wrote:
是呀,老是有人喜歡用...(恕刪)
簡單的說你23年前存在銀行的錢。到現在會變成2.8倍。
這23年來的物價呢。是105.85除69.6=1.52倍。
所以不用擔心,你存在銀行的錢還是沒被物價打倒。
過了23年,你原本的錢原來只能買1塊麵包,現在已經能大概買兩塊麵包了。(2.8除1.5)
(這裡的麵包泛指蔬菜水果民生用品電費瓦斯費的"平均")
所以樓主是對的,存在銀行的錢絕對可以打敗通膨。
唯一打不敗的是這10年被炒作的房價!)
yunyunhome wrote:
但,可以預期的是,當大量貨幣被創造出來(過去短短幾年就激增40%),若在經濟恢復後,在貨幣乘數效應下,貨幣供給量恐怕會更瘋狂激增上來(恐怕不是40%,而是以幾倍的方式爆增),屆時貨幣價值被稀釋的程度與幅度恐怕會十分驚人
yunyunhome wrote:
因為台灣經濟成長動力來源早已不是靠台灣的勞動力,而是靠中國大陸廉價又充分的人力資源
yunyunhome wrote:
你以為薪資水準可以決定人們在哪工作嗎?
若這個論點成立的話,台灣的高階人力早應該全部都去香港、新加坡、南韓、日本、美國、歐洲工作了,而不會還留在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