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人不告訴你的 **長期看漲的真相**


yunyunhome wrote:
1970年,當時電影票才15元,現在隨便都要200~300元!...(恕刪)


以前去看200多塊的電影覺得很貴

現在華納1張350的票叫正常

時代真是不同了啊

hiei00123 wrote:
以前去看200多塊的...(恕刪)


虎大真的是唬很大~(我是說真的)

論點常常前後矛盾,可是面對提問卻又說不出所以然~

就拿電影票來說,台北/台中/高雄的首輪票價差多少錢?可是房價差幾倍?

我昨天就問過他,台北/台中/高雄一個麵包差幾倍?可是房價又差多少?他卻不肯回答~

其實全台灣精品專櫃,業績最好的不是在台北,而是在台中。為什麼?

因為台中人閒錢多,所以負擔的起昂貴的奢侈品~

結論~虎大,真的是唬很大
說句公道話, 這邊太多小朋友可能不知道, 30年前左右波羅麵包真的是一個2~3元, 湯麵一碗3元到5元都有, 吃麵的滷味可以要老闆切5毛錢豆干, 電影票我不記得只要一張15元, 我有印象的電影票價是30元(台南市南都戲院), 二輪戲院票價是一半 15元(全美戲院), 但這個價格是民國66年的時候價格, 如果拉到石油危機通貨膨脹的時期之前, 我猜15元是可能的

中國大陸電影票的漲幅更扯, 1982年最紅的電影是李連杰主演的少林寺, 在北京的戲院上演的票價是一張一毛錢, 到了2007年, 最紅的電影是變形金剛, 但是同樣在的北京上演電影票價是 80元人民幣, 也就是漲了 800倍





DiDiLai wrote:
虎大真的是唬很大~(...(恕刪)
以全球經濟體來看, 現在全球已經到了所有的事物都供過於求的世代了... 所以你看看已開發國家能再進步的空間都有限了, 那台灣呢?

沒錯, 台灣的企業相對於其他國家的企業, 韌性很強, 但為何強, 強在死摳住小員工的薪水....

樓主說的沒錯...以上一代的發展, 房價跟著漲是符合收入的趨勢!

但是看看這幾年, 已經漲不上來了, 你以為過幾年會再往上漲嗎? 我可以跟你說, 大部份的白領很難有機會有高的調幅了....注意喔, 我說的是大部份....不要再抓這小機毛發揮..

那房價你打算再漲到哪裡去呢?
你是小頭客, 你要賭兩年會再漲30% 嗎?(奢侈稅20%, 中介6%)沒加個30%, 你要賺啥?
你是宇宙超級有錢人, 你會一直買台灣的房子嗎? 以現在全球的氣候異常, 我要是有錢到靠北邊走,
我會美國歐洲大陸都買些來放......

加油吧~小頭客, 我還真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一坪1000萬,
希望到時不是買個麵要上萬塊...哈哈哈!
Nelson5 wrote:
說句公道話, 這邊太...(恕刪)


我不是質疑六十年代的物價,我只是質疑唬很大的論點~~~

如果央行偷印貨幣導致通膨(虎大說的),為何只有大台北的房子漲翻天~

還是央行偷印的只是"天龍國"貨幣,所以新台幣不受影響???
台灣房屋自有率超過80%
而低收入戶和月光族是永遠買不起房的
而且低收入戶和月光族的人口越來越多
物價漲但薪水不漲
對多數的受薪階族來說
光生活開銷就花掉大部分的薪水
剩下的錢要買房真的是很困難
老一輩的除了三餐幾乎甚麼都不花
所以就算老一輩的賺的錢沒有現在的年輕人多
但存下來的錢比例比現在的年輕人多很多
現在年輕人的一些固定開銷
手機費網路費 國外旅遊 聚餐 名牌衣鞋包 甚麼的
以前人一個月賺1萬花2000存8000
現代人一個月賺5萬花4萬存1萬
以前人會省吃儉用買一間房
現代人他要買3C到國外玩買東買西 錢賺來就是要花的
沒錢買房跟父母住就好 租房也不貴

以長期來看 房價無撐
少子化 高齡化 不婚晚婚不生晚生 M型社會中產階級消失
年輕人價值觀改變
房子增加的速度比人口增加的速度快
雖說最近建商有收手延後一些推案
但大量的合宜住宅和不斷上漲的房產稅將是壓跨高房價的最後一根稻草
供需失衡才有炒作話題
當幾萬戶的合宜宅陸續完工
棒子交給價值觀與老一輩完全不同的七年及八年級生
你認為他們真的會去扛比現在更高的房價?

forevery0806 wrote:
我也希望房價大跌,我...
M型社會很現實,勞方永遠不知道資方在打什麼主意,但資方永遠都是勝利的,媒體就是軍師
有人說 政府是詐騙集團,你無法拆穿他,就只好順著他
銀行是吸血集團,你無法抵抗他,就只好加入他

那建商呢?
什麼學者媒體分析都是Sxxx

看看法人老大哥們在幹什麼才是真相!!!!
(恕刪)


說的很好,可惜資方是在休息中,
但他們會讓民眾以為還在買,不這樣總會有最後一隻老鼠,

誰中計了?

swdawebber wrote:
是呀,老是有人喜歡用...(恕刪)
簡單的說你23年前存在銀行的錢。到現在會變成2.8倍。
這23年來的物價呢。是105.85除69.6=1.52倍。
所以不用擔心,你存在銀行的錢還是沒被物價打倒。
過了23年,你原本的錢原來只能買1塊麵包,現在已經能大概買兩塊麵包了。(2.8除1.5)
(這裡的麵包泛指蔬菜水果民生用品電費瓦斯費的"平均")
所以樓主是對的,存在銀行的錢絕對可以打敗通膨。
唯一打不敗的是這10年被炒作的房價!)


好精密的計算.....推

房價的亂象,一直跟病入膏肓的金融體系難以切割

捫心自問個五分鐘,就不會有疑惑了

這些資料中的利息是怎麼來的?如果房價普遍被過度的高估,那也是銀行願意拿你的存款當準備金,印出鈔票來送給建商.不動產才會有這樣的行情.

所有銀行的存戶,跟背著房貸的人們,其實都背負著類似的共業.只不過我們只是舔著當權者的廚餘,卻要承擔大部分的責任

當你恐懼或者期待房價衝高而加入了戰局.
甚至希望踩在其他受薪階級頭上,加入剝削者的陣營的心態,才是問題的核心吧.

美國央行可以直接量化寬鬆,貶掉債主的貸款
日本有上一代巨額的國民儲蓄買自己的國債撐過這十幾年
德國一直以來就把不動產價格靠制度控制在合理的範圍
中國大陸有著十二五規劃放出來的資金,讓地方政府放高利貸給建商把房價撐起來

你希望我們選出來的政府怎麼做?




yunyunhome wrote:
但,可以預期的是,當大量貨幣被創造出來(過去短短幾年就激增40%),若在經濟恢復後,在貨幣乘數效應下,貨幣供給量恐怕會更瘋狂激增上來(恐怕不是40%,而是以幾倍的方式爆增),屆時貨幣價值被稀釋的程度與幅度恐怕會十分驚人

貨幣供給量,幾乎都是準貨幣,流動性高的非常非常之少。
經濟學是一門嘴砲學,所有理論全架設在和現實生活不相符的條件中。
把那這些嘴砲理論搬出來的人,不是把新自由主義當上帝拜的人,就是權貴。
一個無法被證實的東西,討論再多都沒有意義。

yunyunhome wrote:
因為台灣經濟成長動力來源早已不是靠台灣的勞動力,而是靠中國大陸廉價又充分的人力資源

這正是現在房價大泡沫的最大原因!

yunyunhome wrote:
你以為薪資水準可以決定人們在哪工作嗎?
若這個論點成立的話,台灣的高階人力早應該全部都去香港、新加坡、南韓、日本、美國、歐洲工作了,而不會還留在台灣!

人們不去,不是因為薪水,而是對家的感情。
還有,你以為人人對異國文化的忍受力都夠高嗎?
一個人眼中只有錢,活得還真沒意義。

eddie1999 wrote:
如果可以充滿50年的溫馨回憶的話, 買貴了五千萬, 一路再賺回來不就好了? ^_^


嗚嗚...我不知道我一輩子能不能賺到5000萬...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