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0歲買人生第1間房子,因為錢不夠,所以選擇木柵20年中古屋。
我家環境不錯,但家裡從未給予我任何金錢支援。3年後我靠自己在天母買了第2間房子(sars期間,根本沒
人買,所以我買的很便宜),因為是新房子,所以兩間房子貸款壓力不小。但我知道如果不強迫自己儲蓄,
未來職場很難作到60歲以上,到時不要說小孩的教育費,連自己和老婆的養老資金都有問題。
還好我撐過來了,房價上漲後我賣了台北市的2棟房子,選擇在環境佳的北大特區置產(買了幾間房子),這
裡的房價漲幅更大,所以現在其實已經不用像過去一樣煩惱經濟的問題(我才40初頭)。
很多人一直抱怨房價過高,但應該衡量自己的能力,如果台北市沒有能力,為何不考慮市區外圍或新北市的
舊房子。

只有抱怨沒有任何行動,人生不會有任何改變。我的朋友,當初反對我購屋的人,現在回頭稱讚我當時的投
資行動,他們的存款和當年我國立研究所畢業時的金額幾乎相差無幾。
沒有辦法,這是他們的選擇。人生其實有很多的機會,如果一直視若無睹,會有甚麼樣的結果,其實不難想
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