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lson5 wrote:
自己觀察的幾點現象, 廣泛用於市場現象, 並非完全針對空方
1. 市場難預測, 自我意識迷惑 :
連開了10把大, 下一把未必開小, 就算一把開小了, 也不會完全反映之前的連開大, 連續開出10把小, 連續跌了10年的市場, 如果是想要買到最低點, 但還是有可能有更低點, 就算有一年突然漲了, 也未必可以補回之前的跌勢, 同樣的, 連續漲了10年, 以為是價錢到頂了, 偏偏還是繼續漲上去, 而且就算突然一年下跌了, 也未必會把之前漲的跌回去
2. 高估自己的影響力:
在賭場裡面, 在擲骰子場裡面, 有人想要甩出小點數, 會故意地的輕輕地丟出, 有的想要丟出大點數, 就會不自主地放大自己動作, 或者在看牌的時候蓋著其中一張, 大聲喊三邊, 四邊, 衝頭之類的話來幻想可以影響開牌的內容, 但心知肚明的, 除了心理安慰以外, 這些動作是不會影響牌局或者骰子擲出的內容, 同樣的在市場上, 除非你是政策制定者, 否則不管你舉的是日本房市空頭資料, 還是香港房市多頭景況, 又或者少子化造成的房市空頭慘狀, 或者都市人口集中後的多頭美景, , 又或是大聲疾呼為了後代著想要買房, 還是語重心長地告誡為了後代著想不要買房, 其實只能當作經驗或者心得分享, 如果妄想以為這樣可以影響市場, 除非你是政策制定者, 其實作用和丟骰子, 看牌時候的自我的小動作一樣, 只能安慰你自己, 對於市場並不會影響
3. 對照組的明顯不足
我記得90年代無殼蝸牛運動發起人李幸長回憶他為甚麼投入這個運動的原因, 他原本的房屋從60萬漲到160萬, 所她賣掉自己的房子想要等到回跌之後可以換大房, 結果反而漲到300萬, (剛好和第一點現象呼應), 於是發起了無殼蝸牛運動, 但是在他發起這個運動之後, 房市還是繼續漲了兩年, 而且後來房地產走空也不是因為他的運動造成的 (呼應第二點)
ok, 回到李先生發起運動的始末, 他提到..他回到他任教的國小和其他老師訴苦, 結果發現很多同事都和他一樣已經買不起房子, 換個場景想一下, 如果李幸長當初是跑去和他在台積電或者聯發科擔任經理和處長的幾個朋友討論, 會討論出買不起房子的結論嗎? 又或者, 李先生現在已經身家超過數億, 他和商會其他老闆討論的時候, 也會討論出大家都買不起的結果嗎?
所以要知道的是關注市場不是只有你一個人, 或者只有你生活周遭的人, 進出市場的人是多元性的, 不要把你自己或者你身活周遭的人當作唯一取樣空間, 須知道市場上很多人的收入, 理財觀念, 家庭背景其實和你認知的空間是有差距的
+1,Nelson5兄很客觀的見解,市場存在多元性,讓每人的解讀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