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住沒差?]買房子根本不是住不住的問題!!而是一個風險問題!!

就是獨立 wrote:
舉列:假如一個小家庭現在買了新北市房價約為1000萬上下的房子,若房價跌-30%,你瞬間損失300萬。請問你年存60萬,你要花5年時間才可以將300萬賺回來。


你買電腦3C 一年後,會不會預期他跌價30%
會的話,你還買,為什麼,很簡單,自用沒差

房子的話,你買 1000萬 變成 700 萬
雖說帳面是損失300萬
但是,你的房子有不一樣嗎,反正你也不賣,有差嗎
銀行會因此收你的房子嗎,會要你補差價嗎
都不會嘛
況且買房子時,就是要評估自身能力可以負擔才買,所以自住時,評估的是,我這20年都能負擔這個房貸
若是投資,則可能會用最大的槓桿操作,這是最大的差別
所以自助沒差,如果你覺得有差,應該就是你買了超過自身能力之外的房子

jack老大 wrote:
你買電腦3C 一年後,會不會預期他跌價30%
會的話,你還買,為什麼,很簡單,自用沒差

房子的話,你買 1000萬 變成 700 萬
雖說帳面是損失300萬
但是,你的房子有不一樣嗎,反正你也不賣,有差嗎
銀行會因此收你的房子嗎,會要你補差價嗎
都不會嘛
況且買房子時,就是要評估自身能力可以負擔才買,所以自住時,評估的是,我這20年都能負擔這個房貸
若是投資,則可能會用最大的槓桿操作,這是最大的差別
所以自助沒差,如果你覺得有差,應該就是你買了超過自身能力之外的房子



之前聽兩個有錢人在講,他們買不起房子
連勝文跟王文淵,他們假使要買帝寶應該也是沒有超過自身能力
但為什麼他們不會覺得自住沒差?

有錢人應該想的不一樣
所以他們才會是有錢人

就是獨立 wrote:
有以下情況,大大可以...(恕刪)


認同推一下....

小弟即將購入CLA250
當時七百萬看壞不買的
現在變一千買不起的人
不但也是風險,更是每天在錐體的痛

話別只講一邊,賭徒性格莫此為甚

兄弟阿對你我才說實話 wrote:
之前聽兩個有錢人在講,他們買不起房子
連勝文跟王文淵,他們假使要買帝寶應該也是沒有超過自身能力
但為什麼他們不會覺得自住沒差?

有錢人應該想的不一樣
所以他們才會是有錢人

你是說心口不一嗎,連家不是住帝寶嗎
我同意,因為我情況跟你的類似。
現在新北市的房價高到連看都不想看,因為看了就很難過,原來我們收入差這麼多....
我今年也剛買C180T...
七月底要出國去沖繩玩
希望我鄰居不要誤會我..
madscrew wrote:
你們在討論 台北市吧?
台灣很多郊區 10萬/坪 20年沒漲
怎不考慮 就不會被投資客賺到~~


另外 弱弱的問一下
如果你們只想買台北市 你們希望跌幾% 會進場?


這兩個問題 樓上的大大們 麻煩回答一下 感謝!!

為何買房這件事情跟台北掛鉤在一起?@@>

完全贊成樓主的論點,依照目前的房價

那的確真的應該等個幾年再買,以樓主的目前一千萬房價來看

或許可以換個角度,先買台車子,花個150萬

租個房子在原來鎖定購買的那個社區,依照目前的租金房價比,

差額應該租個十年都沒有問題,就近觀察那個社區是否真的適合你

實際住在裡面,應該可以看到許多原來沒注意到的地方

接著幾年後再用七百萬的價格入手原來鎖定等級的房子

這樣生活品質也有了,更不用多花那三百萬來給投資客或是建商


現在房子這個東西現在已經變成投資工具了,所以年輕人真的應該三思

不要落入投資客在玩的這一場遊戲裡面

而且房價現在已經漲到這樣的高點,目前可預見的利空已經大於利多

QE3退場是指日可待,所以買房可以等真的不用急了




大大說的沒錯啊,
不論是房子、車子、機車、衣服、出國旅遊、吃的...等等,
都是一樣的道理,因為要用、要吃、要玩,所以要買,即便它漲價了!
前提是要能夠負擔得起!

有大大在講機會成本,全部focus在講房價跌了就損失那些價差可以做其他事(原本買1000跌到800,中間兩百可做很多事),
同樣的道理,如果房價續漲呢(假設1200)?這不也是屋主的機會成本,因為早買而賺到200的機會成本,這兩百一樣可以做很多事情!
房價真的到頂了嗎?天曉得呢?喊到頂多少年了,這個頂卻一直在頂樓加蓋上去,套句某些大大說的:
看空的人,不管經過多少年,只要真的發生一次,就會喊你看吧就說會跌了!被認定為神算!
看多的人,不管經過多少年,依舊會被酸是建商或房仲代表,只要發生跌一次,就會被冠上活該罪名!


jack老大 wrote:
你買電腦3C 一年後...(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