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ekeer wrote:
你的論述其實有盲點
因為你所說的報酬率是預估報酬率,實際並沒有實現
可是實際投入成本部份,其實就已經墊入相當高的成本下去(資金、備料、貸款等)
所以其實你說5%預估報酬率
其實實際達不到的可能性相當高
所以有很多建一半整個蓋不下去的案子也不少
相同的當年美國金融風暴也是源於此種原因,只是他有更複雜的包裹,把風險又轉嫁到社會大眾
?...(恕刪)
你也知道是預設是意思..那你還說這一大堆,你...加油!
peekeer wrote:
另外關於你那個22K的論述,盲點更多了
請問一下領多少K才是你認為可以買房的人?
按照現在的房價(新北+台北),平均家庭收入要快20萬的人才能買房
你覺得這也合理嗎?
按照你的魯蛇理論,那不好意思大概全台灣八成上班族都是魯蛇了
你覺得這也是合理的?...(恕刪)
合不合理? 這社會就是這樣是人要去適應社會,而不是設會去適應你!國小老師沒教你嗎?
月收多少才有買房合理論點..這你確定是對的嗎?
買不起賺不了錢




在這個馬拉松人生裡面,跑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