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on.yang wrote:
case 1: 佃農收入不多, 有些佃農轉行了, 有些養不起下一代, 生的少了, 所以整體佃農的數量越來越少, 有些田慢慢沒人租了.
case 2: 氣候變遷, 降雨量越來越少, 有些農地只長得出草了, 慢慢的, 田裡的沙越來越多, 連草也不長了.
case 3: 土地轉手的價格越來越高, 有些地買下來, 每年收的租, 比錢放銀行的利息還少了, 地租想收多點..可是地上能長出的作物就是那麼多, 佃農也不想租了.
敏感的地主(1%), 決定偷偷賣掉這些日漸貧脊的田, 賣在高價的95~110%.
慢慢的, 能買, 想買的人都買了地,
有些田租不出去, 租出去的收成也不多, 部份借錢買地的地主, 發現收租打不平需要還的錢.
殺手性格的地主(10%), 決定停損賣地抽回資金, 價格因此鬆動, 成交在高價的70~80%.
資金吃緊反應又有點慢的地主(30%), 沒抽回資金又還不出借款, 被債主強制取回土地, 以50%價格拍賣, 賣掉的錢不夠清償, 只好賣身去當奴隸.
剩下的後知後覺, 最後一隻老鼠..地主與自耕農(59%), 苦守著日漸荒蕪的地, 參與並完成了歷史上第199次的財富轉移與階級流動.
民國38年以來
只聽過有敗家子和玩股票被斷頭的地主
其他的地主總在財富轉移的時機擁有更多的財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