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123eva wrote:
同意你的出發點我花...(恕刪)
幾乎所有公設你都用的到
除非你飛進你家
就算是透天
國家都還有工程受益費其原理就是這區透天因某建設得益要負擔費用

不要用一知半解想事情尤其是專業問題
確實應該如此,這對於消費者才是公平的,樓主若是提出相關的公投案,我想我會毫不考慮的支持,至少讓每間建商售價不會因為公設的不同,而會有隱性的高低費用在裡面~
老女人的復仇 wrote:
幾乎所有公設你都用的到
除非你飛進你家
就算是透天
國家都還有工程受益費其原理就是這區透天因某建設得益要負擔費用

不要用一知半解想事情尤其是專業問題


以前的房子也要走道、樓梯跟電梯阿,還是你想告訴我20多年前的房子沒公設,大家都用飛的進屋子?

A*Man wrote:
我買的就是要來住的,而不是買帳面的數字
台灣虛坪真的極不合理,公設比隨便都30%起跳,
憑什麼我買100坪卻有30坪是公設?
而買50坪的卻只要買15坪的公設?
我買比較大坪數,健身房設備就能用的比較多?
游泳池會多我的專屬滑水道?還是會議廳宴會廳我有特殊服務?(當然如果有,那我就算了)
我明明跟買小坪數的人一樣,又不會用到多少公設
憑什麼叫我花比較多錢買大家共用的公設?
我認為要推動實坪制,公設使用者付費,按次按小時收費,要公平正義!


台灣有台灣的玩法

要適應這樣的玩法 就是要買最小坪數的房子 然後狂用公設 就樣就是最合算的玩法!
覺得公設大概兩成就好了,到三成我覺得有點多,之前還看過三成五的,這真的太誇張了

ChristopherK wrote:
台灣有台灣的玩法
要適應這樣的玩法 就是要買最小坪數的房子 然後狂用公設 就樣就是最合算的玩法



真的
所以我家10年前看房子的時候 不看整棟都是小套房的
也不看 一層裡2間大戶 4間小戶的那種
怕的就是 你說的有人狂用公設







wayne66 wrote:
個人覺得討論公設的計算方式比較實在點, 實坪制是一個假議題。計算方式才是容易被動手腳之處。

大家不覺得,以前的房子公設比率相較於新成屋低,但是公共空間或設施未必會比新成屋小。


這也是個很值得討論的問題,其實我看一個朋友公設才1X%而已,但游泳池、健身房、電影院、圖書館等等等一應俱全,還因為外部樑柱面積無法申請面積,退了兩坪的錢給我朋友,我另一個朋友家小小的SPR池,小小的圖書館,小小的花園,小小的兒童遊戲室,結果公設28%..........
虛坪來源請參考建築技術規則設計篇,這是國家規定要必要留設的公共設施,基於使用者付費原則及所有權問題,這些公設面積也是規定攤分給住戶登記產權,比較合理的公設比大約在30-33%左右,目前有規定雨遮是不可以計價的。建議大家還是弄清楚一些建築法規再來討論,比較不會淪為空談。
gladiator wrote:
我看一個朋友公設才1X%而已,但游泳池、健身房、電影院、圖書館等等等一應俱全,還因為外部樑柱面積無法申請面積,退了兩坪的錢給我朋友,我另一個朋友家小小的SPR池,小小的圖書館,小小的花園,小小的兒童遊戲室,結果公設28%

居然有這麼有趣的對照,
挖真相快來挖寶囉!

A*Man wrote:
我買的就是要來住的...(恕刪)


公設是必需要有的,走廊是公共區域跟一些設施還是要有地方放

要不然就不要買新大樓,買舊公寓就比較接近實坪了

只不過30%好像是過多了一點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