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冰佑佑 wrote:
少子化文章大方向是對的,但在預測發生人口負成長的時間點,就遺漏了外籍新娘這部分,文章只用了出生率-死亡率而已,這樣的預測精準嗎? 一看就知道是東拚西湊的文章,跟本不是政府單位分析和歸納出來的論文,裡面有很多的bug, 要預測人口負成長發生年份有這麼簡單嗎?只用加減乘除法嗎?
今天台積電漲二元,那我能說在1000個營業日後,可以漲2000元嗎?
如果只看人口不看房價,那就違反版規了吧?這篇應該下架了。


這邊是國發會的新聞稿,網域是gov.tw哦,我想應該是政府單位沒錯吧?
http://www.ndc.gov.tw/News_Content.aspx?n=114AAE178CD95D4C&sms=DF717169EA26F1A3&s=9D22FB94B900C1FD

節錄如下:
(一) 人口零成長:高、中、低推計之人口零成長分別出現在115年、110年及108年,總人口數最高峰分別為23.7百萬人、23.6百萬人及23.5百萬人。
(二) 出生、死亡:依中推計,出生人數將自103年19.3萬人,至150年降為9.0萬人;死亡人數則自103年15.9萬人,至150年增加為33.5萬人;出生與死亡人數於109年接近17.6萬人,自然增加人數趨近於0。

如果你對國發會新聞稿有意見或是覺得他們統計預估的模型不準,你也可以提供你覺得不錯的預估模型給大家瞧瞧,
我想大家會更信服你的說法

jjbell wrote:
這邊是國發會的新聞稿...(恕刪)


我已經講了八百次叫他自己去看,
他就是偏要在那跳針,
就算你貼了,
他也是會轉移話題....

第一次看到有人拼命要求樓主刪文,
天冰級的人物

原來國發會的預測數字會讓人崩潰

E.TTsai wrote:
原來國發會的預測數字會讓人崩潰..(恕刪)


E.TTsai wrote:
我已經講了八百次叫他...(恕刪)


他跟某C是我在這邊看到唯二兩個被數據打臉還要跳針硬掰的,說是反串也不像,因為實在太認真了,彷彿未來人口減少這趨勢會要他們的命似的…

冰冰佑佑 wrote:
台北房價就算你坐飛機也摸不到,又不肯來桃園便宜的地方,眼高手低。


我怎麼覺得這才是你的心裡話 XD
什麼少子化的都是假議題
人口紅利長期不利房市是沒錯

但我們看到國外的例子 緩減人口紅利減少的方式也不少

所以這些人口紅利不利房市的論點
在美國跟日本 最有代表性國家 且人口紅利下滑比台灣早10幾年的國家
近期都看到跟理論不同的房價走勢
一個創新高 一個開始上漲
也就解釋了 總有其他因素可以緩減人口紅利的衝突
無論是因為通膨 或是資金浮濫 或是其他因素..

總之 單一因素是無法解釋房價走勢的...
這是很確定的事情


冰冰佑佑 wrote:
你為什麼幫樓主回答問題?我跟你討論的是老人和年輕人誰的所得高耶。怪怪。
難道這邊也有宋七力嗎?樓主說不贏就開分身用人海戰術嗎?,恐怖唷。


冰冰佑佑 wrote:
別在發這種廢文啦,反正你也講不什麼所以然,台北房價就算你坐飛機也摸不到,又不肯來桃園便宜的地方,眼高手低。 這麼喜歡討論少子化議題,對你買台北的房子有意義嗎?


實在很不忍心看你一直 鬼打牆

大家理性討論 動不動就說別人買不起台北 可以來桃園買 你是桃園套很大還是怎樣呢?

雙北年成交量 為何下降 還搞不清楚 那就真的

因為雙北年繼承量持續上升 替代了部分成交量

要買台北房子 大家早就買好啦 也不會近3年才買 甚至是現在買!!

老台北人都知道房價已過高 只有外地的才會覺得還會井噴 天龍國月亮比較圓的概念嗎??

這幾年才進場 壓力真的很大 動不動就說別人買不起 不然就說別人買不起房是魯蛇 不然就是比權狀 不然就...

唉...不是沒錢...是不想變成跟你一樣套很大...然後再來01這舒壓








冰冰佑佑 wrote:
少子化文章大方向是對的,但在預測發生人口負成長的時間點,就遺漏了外籍新娘這部分,文章只用了出生率-死亡率而已,這樣的預測精準嗎? 一看就知道是東拚西湊的文章,跟本不是政府單位分析和歸納出來的論文,裡面有很多的bug, 要預測人口負成長發生年份有這麼簡單嗎?只用加減乘除法嗎?


在台灣出生的新生兒就會報台灣戶口,
所以出生率是沒錯的,
扯到外籍新娘是沒必要的
(而且正確來說是外籍配偶, 而不是外籍新娘, 因為也有外籍新郎)

除非政策跟環境有變得更好更友善, 不然幻想有更多的外國人住進來無疑是緣木求魚
這幾年也是有外籍新娘, 但沒有改變出生人數比以前少很多的事實

nibanibaniba wrote:
在美國跟日本 最有代表性國家 且人口紅利下滑比台灣早10幾年的國家
近期都看到跟理論不同的房價走勢


陸客洗錢, 置產
nibanibaniba wrote:
但我們看到國外的例子 緩減人口紅利減少的方式也不少
所以這些人口紅利不利房市的論點
在美國跟日本 最有代表性國家 且人口紅利下滑比台灣早10幾年的國家
近期都看到跟理論不同的房價走勢


美日都是有國外資金進場撐盤,
台灣好像沒這種現象發生!
去年的陸資議題沸沸揚揚,
成交量卻趴的很難看...

資金浮濫,也是會找合適的出口,
可以看看房價所得比跟房屋自有率這兩個指標,
這也是為何台灣大批投資客寧可轉戰海外!

大咖投資客都烙跑在看戲了,
拉張,一起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