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價稅房屋稅之- 當懲罰有錢人的時候我沉默(甚至我支持),當懲罰我的時候已經沒人能替我發聲了

房地持有稅離市價1%的基本目標還差的遠呢, 繳這點稅就受不了, 那就表示1.你沒本事住這房子, 2.你房子根本不值這價錢.

賣了吧, 賣的人多了自然市價下跌, 稅不也就降低了嗎?
不知道什麼時候敢對路邊攤,夜市下手!?
屯屋者本應多繳持有稅,房屋不是商品!

teru740707 wrote:
我只知道最先掛的一定不是有錢人


先掛的不會是有錢人,
也不可能是窮人,
而且槓桿開太大的投機份子....

老話一句:
溫水煮青蛙,久了也是會掛點....
ryanku wrote:
500萬是已經跌價後估算的價格(約雙北新房3折), 不然現在的雙北蛋黃蛋白你去哪買500萬的房子, 連新竹桃園都很少
但你沒看到重點, 大大的實價5%後, "養不養得起的問題", 每個月2萬房屋稅, 嘿嘿! 現在勞工退休金都不夠付, 拋售去當遊民吧!
現在房價高, 大家找買得起的區域, 繳20年高房貸+繳一輩子低房屋稅
未來房價低, 大家找養得起的區域, 繳20年低房貸+繳一輩子高房屋稅
對自住的薪資階級來說, 繞那麼大圈也是白搭, 還不是要挑負擔得起的區域買, 本來繳給銀行, 改成繳給政府, 更慘的是, 要繳一輩子, 先自己精算退休金繳不繳得起吧!...(恕刪)



剛剛提的 500萬 實價課5% 是太脫離現實了
現在另舉一個貼近現實的例子, 一棟北市房子, 假設價值 2000萬, 一年可以收租30萬 (每月2.5萬),
假設現在實價課稅 1%, 我們看一下投資價值的變化, 自住客是不是真吃虧呢?
假設投資客設定年報酬想賺 3%, 經計算後他開始出手的價格會是 750萬, 這時一年持有稅是7.5萬, 淨賺 30-7.5=22.5萬, 年報酬率為3% ( 22.5/750)
因為投資客750萬以上無利可圖, 這時剩下自住客間的恐怖平衡, 各自出可以負擔的價位接手,
假設出手1000萬貸款20年, 貸款利率1.8%,每年負擔的金額就是 5萬本息均攤 x 12 月 + 10萬持有稅,(20年貸款還清後, 就是只有每年10萬的房屋稅)
最重要的是因為投資無利可圖, 所以房屋供給和需求會大逆轉, 如果再加計自用/非自用稅率差別設計, 自住客會有更大的承接優勢, 省下的總價差異可以付N 年的持有稅,

再來大家可以想像國家可以從這裡抽多少稅嗎?
徵收的稅可以運用在全民上, 應該如同全民健保, 也要設計全民都有的基礎年金與長照措施,可以照顧全民最低最低的基本生活需求,
土地稅制的改革就是非常好的財政收入來源,

jesse061978 wrote:
剛剛提的 500萬...(恕刪)


閣下的回文非常好 但沒有政客敢做 因為 房地產保證立刻崩盤
只要課1%就好 台北市中心舊公寓 一戶幾乎都要2500-3000萬 也就是一年要交30萬的稅
台北市家戶所得中位數大約一百萬上下 也就是有30%要拿來繳稅 我相信在中位數以下的人
一定會把房子賣掉 這些人是運氣好早期在台北市買了房子 不是他現在所得高

台灣房地產可以搞成這樣 低持有稅 低資本利得稅 其實是很大的原因
如果你用先進國家 一年要課1% 依照台灣目前所得 房價一定對半砍
因為負擔不起 只能拋售
以後我有錢我要買空地搭帳篷

這樣就不會有房屋稅
只要課1%就好 台北市中心舊公寓 一戶幾乎都要2500-3000萬 也就是一年要交30萬的稅
如果他以前300萬買的
要交3萬的稅嗎?
gary4024 wrote:
閣下的回文非常好 ...(恕刪)
xxxxx26 wrote:
對阿現在就是爽到政府...(恕刪)



台北是貴在地,傑克.....

roward wrote:
別鬧了台灣的房屋持...(恕刪)


支出要跟國際接軌,收入怎麼沒有跟國際接軌?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