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論點我也有想過可是阿如果房貸有還完的一天例如買1000萬就算已經20年後的老屋還是有一定的價值,例如剩800萬還完房貸後賣屋,抵掉20年房租大概4,5百萬,基本上還是賺的機會大除非房子跌到500萬才虧,但我覺得機率極低如果房價漲就更不用說,都多賺的除非把沒買房的錢拿去投資有賺才可能會比較好但投資畢竟風險較大
yingdan wrote:退休後會回老家養老(恕刪) 講了半天,結果你也有房子,老了還是有地方住阿...另外,回老家養老也不是這麼容易的,距離遙遠子女怎麼照顧? 地處偏僻緊急狀況救護車來得及? 沒大眾運輸老了後的領藥任務怎麼跑?
不必想太多. 外在的眼光...每天好好過最重要.即使你買了房, 不論背多少負擔, 你就能住一輩子? 就一勞永逸!過去的時代, 人會在一個地方終老, 但現在大家逐水草而居, 連大陸都得去了.買/租, 都是住, 住得安穩就好.房子, 負擔得起就買. 不要想得太複雜.
本文的主題是居住成本,不是勸買房,或是勸租屋。如果有什麼較好的計算方式,也歡迎提出來一起討論。本文的第一段是來自一個投機者的告白對於不動產私有化的見解。文中所舉的例子都是真有其事,並無虛構合理房價的計算方式,是書上看來的,並參考早年長輩買房的經驗。我住在台灣,希望這個土地愈來愈好,網路雖然看不到人,不必為說的話負責,還是希望大家有禮貌,社會的風氣,需要大家一起維持
nicejeffery wrote:你的論點我也有想過...(恕刪) 未來一千萬的房子跌到五百萬不是不可能。因為以台灣現在到未來的出生人口增減及薪資結構來看,未來撐不起目前這個房市行情。前車之鑑就是日本,首都圈緊鄰東京都外圍的縣,位在大眾運輸站點旁數百公尺三四十坪以上的房子總價跌到比國產車還便宜,但還是沒人買,只因為到市區上班單趟要將近一小時通勤時間,而單趟通勤一小時在過去的日本是很常見的情況。
統計數字一直說台北市不吃不喝要16年才買得起一個房子, 但是這個統計數字是根據財政部個人報稅繳稅的資料來的, 台灣有很多沒報所得稅但是手上現金很多的地下經濟, 各地很多小吃攤或是夜市的小販他們每天收入整袋的現金, 他們都一直在買房子因為這是保值最簡單的方法.人不要太會計算才會有福氣, 以現在房貸利率1.7%以下每年通膨2 - 3%, 在固定收入穩定的情況下買房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