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wn732 wrote:
9.5不划算其實要...(恕刪)


百貨櫃 必須9.5h

很多事情當員工永遠不會懂老闆的苦

老闆也不是白癡 能8h當然好 但是事情永遠沒那麼簡單
bigtree4567 wrote:
百貨櫃 必須9.5h...(恕刪)


就算一定要作滿9.5小時好了。

一次加班這樣算下來也就是比舊制多1500到2000元。
如果一次性的多2000以下可以影響他的決定,那我相信他真的蠻辛苦的。

以台灣的勞動成本比印尼泰國還低都做的這麼辛苦,
我想這就不是單方面的問題了。
Shawn732 wrote:
就算一定要作滿9.5...(恕刪)


越是賺千萬越是省千塊

越是賺億萬省的更勤快

以前實習在設計公司
畫初步設計稿如果用新的A4紙會被罵
要用單面作廢紙
那時想一包500長才90元
哪麼省幹嘛 一個案子都幾十上百萬的

自己創業才知道 節約不浪費 控管成本
今天多花二千 還是今天管控二千
造就10年成功與否
小細節有人看的很簡單 自然有人不簡單
你會成功還是平庸過日子 小細節可以理解....
bigtree4567 wrote:
自己創業才知道 節約不浪費 控管成本
今天多花二千 還是今天管控二千
造就10年成功與否
小細節有人看的很簡單 自然有人不簡單
你會成功還是平庸過日子 小細節可以理解....


以前我的老闆跟我說:
"有的成本可以省,但有的不能。"

其實說穿了就是看成本結構。
多年前有一次我想把別人的事情順手解決。
他就說: "你的人事成本比對方高,你要做的事情就是動腦袋,不是動手去幫別人做。"

用比較廣泛的眼光來看,結構這種事情是沒有標準答案的,
你覺得當省則省對企業當然是好的。
有的時候就不一定,就像我們碰過很多次在品質跟成本中間要作一個取捨。
這時該怎麼取得平衡就是管理者要去計算的事情了。
但人事成本有時候是心理因素,當下不一定會反映在數字上。
店裡少了一個人,也許有成本更低的替代方案? 不一定。
對於營運有無負面影響? 也不一定。

所以其實制度改變對企業還有勞工來說都是檢視自己的機會。
企業要檢視經營能力,勞工要檢視自己的競爭力。
對於雙方都是短期陣痛,長期來說則是雙方互相提升的機會。

Shawn732 wrote:
以前我的老闆跟我說...(恕刪)


融資的遊戲規則又不一樣了

Shawn732 wrote:
以前我的老闆跟我說...(恕刪)


其實這就是個下班說嘴的地方
永遠沒有共識 又或者永遠有共識
品質永遠不能犧牲 又或者永遠先犧牲品質
人事永遠不能犧牲 又或者永遠先犧牲人事
公司利益永遠不能犧牲 又或者永遠先犧牲公司利益

不重要 也很重要

反正他三四千萬每個月還是很多煩惱
三四億也有他們的煩惱
三千四千億也有
22k的煩惱好像也不少

我們也別爭了了 就各有各的煩惱
朋友可以做到三四千萬 也有一定能耐了 我想❤️
各位不知道有沒有感覺:
跟十幾20年前相比,上班尖峰時間的通勤人數變少了,
也許我位處在接近工業區的地區,有這感覺而已!
以前上班時間擠滿滿的機車,通往工業區的道路全部塞住,
現在就算開車經過附近的道路,也行車順暢!

01成吉斯漢 wrote:
我舉個實例,約莫15...(恕刪)


創業其實是條漫漫長路,而且市場上各行各業的利潤不盡相同,例如涼水的利潤最好聽說有5成以上,店家開店賣商品一般應該有4成的利潤,賣衣服的應該也有5成的利潤....這些事我猜的,如果有網友懂得請指正,但是這些還要加入其他的開銷,如店租,人事費用,生財器具....,最後真正淨賺的錢,再與投資房產所獲的的錢相比,是哪一種的獲利較好可以比較嗎?

01成吉斯漢 wrote:
創業其實是條漫漫長...(恕刪)

創業其實才是條康莊大道,創業成功率極高,10位創業11位發大財,反之從事房地產投資,因為不管什麼都必須加上崩盤二字,如少子化引爆房市崩盤,如老年人口增加引爆房市崩盤,如川普當選也引爆房市崩盤.......總之,創業是射飛鏢都會成功,反之房產投資10賭9輸喔.....

01成吉斯漢 wrote:
創業其實才是條康莊...(恕刪)


我有去上中小企業創業課程

台灣 超多人創業

但是 100個創業者 三年後還存活的不到20%

五年後還存活的不到7%

成功的不多啦!

但是房地產也是有漲有跌 成大能穩穩打下一片江山

實屬厲害👍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