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醫生,我"現在"不買房,系列文章第一篇:一般民眾購買房屋容易陷入的心理陷阱

很不幸您引用的是起漲點之前的價位、
而且資金太寬鬆的大環境和台北市建設發展,15年後的現在,
當初入手價格以現在來看、應該是往上行才對喔。
23015432 wrote:



請樓主提供台北...(恕刪)


這篇文章到目前為止人氣超過25000,這是我始料未及的。
相信很多觸及到這篇文章的人之前就知道這樣的心理框架是一種陷阱,
然而,一定也有很多人看了文章以後才知道自己一直在這個心理陷阱裡打轉,不知道出口在哪?
這篇文章如果幫忙到這樣的你,我很開心。
你在文章裡一定看到很多氣急敗壞的回文,他們為什麼會這麼激動?從邏輯上來看根本是莫名其妙
彷彿他們覺得自己的房子買貴是應該的,彷彿他們覺得錢對他們來說一點都不重要
除非...他們是房仲,房子一直無法成交,餓很久了
除非...他們是投資客,已經套牢很久了
不用看他們可憐,因為當你沒有了錢,沒有人會可憐你
他們選擇當哄抬價格的房仲,那是他們的選擇
他們選擇當炒房的投資客,那是他們的選擇
在這個世代剝奪,老人當年隨隨便便都有辦法買房子的情況下
請你勇敢一點,請你狠一點,你已經被欺負得這麼慘了,是該站起來反擊了
現在的你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對你自己的人生負責
沉住氣,明年雨遮就不計價了
沉住氣,房價正在跌
沉住氣,房仲建商騙你春燕一直在加班,然而不要說燕窩,燕子的大便都沒看到
所以對這些氣急敗壞的回文(除非有教育意涵,否則我不會回應)
我引用網路上的名言與你共勉:
在路上踩到狗大便,你會脫下鞋子,拿起來一直聞嗎?我猜你不會。
那些傷害你、為難你、讓你死去活來的事,就像狗大便。你踩到了,如果你一直想他、說他、氣他,你就一直在聞狗大便。
狗大便放過你了,是你不放過狗大便。
a72105max wrote:
新聞、學者、專家、名嘴
別信全部
如果你信了
那才是幹話!!
因為自己不了解透徹的話
新聞、學者、專家、名嘴獎的話
是非無法分辨
導致你連仲介講的話都分不清楚哪些是幹話

學者,專家,名嘴的話可以相信60%
至於房仲只需要參考10%即可
剩餘90%都是幹話居多
學者專家騙你並沒有錢可賺
房仲可就不同了
就算你買貴,他也不痛不癢
反正他的佣金到手就好

totoyamama wrote:
不好意思,可是小的...(恕刪)

有時候一個錯誤的觀念會害死人,70年來台灣什麼時候不面臨政治或經濟的沖擊,每次驚荒失措的或逃難心理的都是輸家.從退出聯合國老蔣去世中美斷交小蔣逝世,台灣的房地產經過幾次的洗盤,房價是越來越高.房價曲線就像波浪一樣,只要是在浪低買進的馬上賺,買在浪頂的會小套,但在下一波就解套.
我不鼓勵人家以買賣房地產為業,但是自用的適合的地點適當的時機量力而為,房子的價值不只是金錢的數字,那是一家人共享天倫之樂的回憶,是不能用金錢計算的感情.
讚~人生誰說要買房?

租屋就好了

租屋不用再去煩惱房子折舊、房屋修繕、稅金.....

除了付點小小小房租外

其餘大部份金錢能出國、新包包、吃大餐......

享受人生、活在當下

包租公愛你喔~

簡單的道理, 像樓主相對收入高的職業, 買房都有壓力了, 更不用我們一般的民眾了, 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上, 就看這些少數人的口袋深到什麼程度可以撐多久了!
思想不正確 需要再教育
1. 自住買貴沒差 (標準起手式)
2. 買了就不要再管價格 專心還貸款享受人生(負債) 早點買就早點清償
3. 買貴 以後賣更貴就好啦
4. 房地產長期持有一定會賺 如果沒賺就是持有還不夠久
5. 酸的都是想買買不起的
6. 擁有自己房子的幸福感 無價
Poli Bear wrote:
簡單的道理, 像樓主相對收入高的職業, 買房都有壓力了, 更不用我們一般的民眾了,


買房壓力是自己給的,以他的職業,買雲林的一個中古套房,絕對輕鬆。

Poli Bear wrote:
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上, 就看這些少數人的口袋深到什麼程度可以撐多久了!


台灣每年房地產成交30萬戶左右,50年就成交1500萬戶......少數人?
這一陣子看房真的很受挫折,屋主完全沒在甩成交行情的,我也完全沒感受到現在是買方市場,沒辦法誰叫我們口袋淺。。

rabbit60655 wrote:
分享個知識撇開土地,...(恕刪)


請問現在蓋房子 水管都用什麼材質? 冷熱水都用不鏽鋼?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