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格局比不上大家,所以只能整理台灣各城市的搶人大作戰論述來供各位參考
天龍人:台灣紐約
板橋:新北一哥
土城:一哥鄰居
林口:台灣曼哈頓
捷運宅:出了捷運就到家
中原:年經就是競爭力
新竹:台灣矽谷............(謬誤難免,先說抱歉,歡迎各區居民補充指正)
房價上漲的基礎,在機能的提升,機能主要來自地段,但通常低基期進步的比率大。
台灣(在世界村架構下,應該視為一個城市來比較),跟全球各大城市比,
1.機能的進步速度是相對快還是慢?(愈來越紐約、矽谷、曼哈頓)
2.是世界村的捷運宅嗎?(不需要去日本、香港..轉機)
3.是一哥的鄰居嗎?
4.夠年輕嗎?
-----------------------------------------------------------------------
某建商:只要XX市1%的人來,我就不夠賣了
世界村的官方語言會是中文、英文還是......
企業失敗的主要原因是策略風險(PALM...),不動產的反應很慢,但現在是快速"變" "遷"的時代,是否應該時時檢視修正自己的策略?
realakito wrote:
我說的是"機會",只要大陸城市發展機會更多,大陸人就沒有必要來台灣
中國留學生回國的意願和人數一年比一年多,為的也是"機會"
世界變化太快,你三年前的經驗,如今的參考價值很低
何況環境差素質低,這是每個國家發展的必經之路,我們也經歷過,這沒什麼
更別說台灣人到了先進國家也常說台灣差,中國留學生這樣講,麻煩你聽聽就好
大陸十幾億人,不是生活中遇到的幾十人就能代表
為什麼台灣會有大陸留學生?為什麼台灣會有香港人定居?為什麼台灣會有外國人?
還不是因為台灣有給這些人機會?
大陸一級城市,能塞多少大陸人口?20%夠多了吧?
絕大多數的大陸人還是住在你看不上眼的地方
只要台灣能持續比這些地方好,又有工作機會,為什麼不會有0.1%的大陸人願意來?
不要說「大陸城市發展機會很多」,因為這些稱頭的工作機會只會被頂尖的5%人拿走
剩下的95%人口根本沒資格選擇自己的「發展」
北上廣深這種一級城市,路上到處都是騎著電動摩托車的順豐、德邦、速爾年輕快遞員
你去問他們的薪水多少,再比較一下台灣快遞員的薪水
再來講說中低收入的大陸人願不願意來台灣賺錢
然後有人就會說這些中低收入的人買不起房子啦
但是如果台灣居住人口是增長的
房價會跌到哪去呢?
這樣子房價不會超貴,大部分人的資產價值又能守住
不就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