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間移動(teleportation)科技如果成真,房價會有什麼變化?

mask0704 wrote:
有這種科技...人都...(恕刪)

這麽說來不就像買台大電視回家看風景,跟叫餐廳外送了……

這篇主題真是讓我以為點進了趣味閒聊區了~XD
mask0704 wrote:
62年前...黃包車...(恕刪)

我的意思是六十幾年前就有人這樣想了啊~~
若真要提多啦A夢小叮噹的話,它有過魔法世界的設定,哈利波特也是那樣的概念……
若人類的的發展史是朝魔法而非科技發展的話,大家今天都可以飛天遁地了還買啥任意門~XD
要不我們朝星際大戰發展,科技要,原力也要跟大師好好學~另外再來個漫威跟DC大混戰
jojoyaro wrote:
我的意思是六十幾年前...(恕刪)


人類真的從很久以前就開始猜測未來的走向, 現在看來, 有些還錯得滿離譜的

1994, the RAND Corporation聲稱2020年將有動物職員, 像是猩猩工作之類的

1957, Popular Mechanics 宣稱2020年所有美國的道路都將變成管子

1997, Wired magazine's Peter Schwartz and Peter Leyden 聲稱2020年, 人類將會抵達火星, 這倒是有點接近, 不過也聲稱2020將有110億人口...現在我們70億都擠爆了....

1996 Inventor, science writer, and futurist Arthur C. Clarke聲稱21世紀的屋子將飛在天上, 不在地面上, 這感覺就是在瞎說而已....

1950, The New York Times' longtime science editor Waldemar Kaempffert 所有屋子都用水沖洗就好, 覺得未來科技所有的材料都將是防水的纖維材質,

1950, 上面這一位也聲稱食物都將是直接以冷凍磚頭的模式送來家裡, 不用在煮飯, 直接吃, 這倒是有點接近現在許多的外送外賣, 跟blue apron和hello fresh這種定期送處理好的食材的服務, 不過聲稱的衣服將可以回收成糖果, 這感覺又是瞎扯...

1985, Michael J. O'Farrell, founder of The Mobile Institute, 這是創業成功的高科技人士, 聲稱2020年將實現傳送, 2040年傳送服務將普及化, 這就跟這樓主題相關

1959, 美國成功的用火箭送出3000封信件, 因此當初強烈感受以後將以火箭為郵件主體, 不過電子郵件屌打火箭信件了....

1951, Popular Mechanics (又是這雜誌) 聲稱21世紀, 每家都會有直升機, 停在車庫了, 好吧, 起碼少數好野人是做到了...

1900, John Elfreth Watkins Jr. 接受 Ladies' Home Journal 採訪, 在2000年的時候 C, X, Q將從英文字母中排除

In 1950, Associated Press writer Dorothy Roe 宣稱在21世紀, 女性將接近雅馬遜女戰士的規格, 高達六尺, 壯如摔角手

1911 surgeon by the name of Richard Clement Lucas 人類腳趾將進化(退化?) 一根腳趾, 一根大的腳趾..

還有一些像是頭戴天線, 家裡電子投票 (這倒是接近), 茶跟咖啡被廢除跟禁止, 機器人心理咨詢師, 核能吸塵機, 就快速帶過

In 1966, Time magazine 這個眾所皆知的大雜誌聲稱, 21世紀大家 (美國而言) 都不用工作就能有3-4萬, 相當於現在的30萬美金年收入, 不用工作, 感覺現在大家做得更多了...
mask0704 wrote:
那些景觀第一排...逛都逛不完...
何必擁有它?
打開任意門....喝杯咖啡再回家即可...

就像郭董有錢...
幹嘛買一整個陽明山泡溫泉看夜景?

就跟名畫一樣,對大部分人而言,去美術館看就好了,何必擁有?但有些人就是喜歡收藏,而且願意花錢收藏,若是在人不需要為了賺錢而工作時,更會做這種事。
lawtaipei wrote:
當人體或任何物體可以利用設備瞬間傳送至其他空間,距離沒有意義(距離=速度*時間),空間也沒有意義,location也沒有意義,大幅改變我們所認知的世界。這時,房價會有什麼變化?


這樣你就不需要實體的房屋了,你可以住在比如硬碟或光碟或類似的存儲媒體中,有需要時再把你解壓縮出來,
沒需要時再把你壓縮回去!
這個世界每天都在改變。
想像力豐富的公民,才能創造偉大的國家。
看看日本漫畫種類豐富,內容包羅萬象,新奇怪誕,觀察敏銳。各行各業達人輩出,各領風騷。超級變變變節目細緻益智,引人入勝。日本人得到諾貝爾獎的,有許多是上班族,而不是在國外的學者。
人因為夢想而偉大,人一旦失去夢想,跟鹹魚有什麼兩樣?
假設性的議題是促進思考,目的是讓自己動動腦。假設性的前提可以用任何科技發展現象來替代(例如交通工具發生突飛猛進的變化),來思考對房地產市場的可能影響。


如果有興趣的人,不妨用幽默風趣的言語,善意回應網友,會心一笑,天天健康快樂,日子愜意舒適。
Tracy k wrote:
這樣你就不需要實體的...(恕刪)


漂亮。
如果瞬間移動的原理,是在發送端的傳輸設備,將人或物體解構,是否可以將這些分子壓縮儲存?有意思。
價值的取捨,一直都是影響房地產市場的因素。
我們一生都在做選擇。
無論選擇市中心或郊區居住,都有自己的價值取捨。
選擇市中心,房價較高,空氣品質差,但生活便利,節省通勤費用。選擇郊區,房價低廉,環境清幽,但生活較為不便,用長時間的通勤時間來換取房價。
但不要忘了時間就是生命
現在假設瞬間移動技術已經普及,通勤時間縮短至幾秒鐘(操作儀器的時間),顯然改變了世界的結構,一定會對房地產市場產生重大影響。
要瞬間移動 那人類已經是以量子型態存在著

既然身體不是物質組成 要物質製造的房子何用?
Sensation owner wrote:
要瞬間移動 那人類已經是以量子型態存在著

既然身體不是物質組成 要物質製造的房子何用? ...(恕刪)


因為東京熱。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