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sunday wrote:其實目前不動產買賣契(恕刪) 你既然買過房子 應該都知代銷或部分房仲的起始話術吧!就跟賣噹噹肯德基依樣 你不主動提吸管 他們也絕不給你吸管~~~合約裡的主建物面積都是給出白花花現金後才能看到的東西 一開頭誰看的到?市場上喜歡介紹用虛坪跟國內部分人仍喜歡稱"武漢肺炎" 有87分像國際上99.9%都在叫的"新冠肺炎"就是不用 用世上獨一無二的"虛坪"跟"武漢肺炎"
mssunday wrote:其實目前不動產買賣契約範本跟所有權登記都已經是實坪制了 那麼銷售廣告上強調33%低公設『比』又是怎麼回事?真的實坪計算的話,公設權狀就是應該以戶『均分』,而不是公設『比』,用室內銘坪數去算該付錢買多少『比例』的公設怕了嗎?相信以戶『均分』,賣房子的,很怕...很怕...
dallasoriginal wrote:你既然買過房子 應該(恕刪) 大家都看得到啊預售屋不用簽合約就可以跟業務索取主建物建坪資料啊,沒有遇過要簽約付款才看得到的耶成屋的話更方便了,各大房仲或者售屋網如591也都有主建物建坪資料啊,我不知道你在哪邊要不到資料?如果真的要不到,可能得換業務囉
我想,實坪制的問題不在於數學,而在於貓膩或直覺。講房地產比較複雜,用一個簡單的比喻,今天去餐廳吃飯前,看到兩間菜色差不多,比價網站一查,A餐廳是餐費550元+用餐後10%服務費=600元, B餐廳是餐費包含服務費=600元,消費者通常是依據直覺行動,懶得去追究原因,畢竟吃飯前還要算數學太痛苦。最終市場會剩下是A餐廳, 而B餐廳總價相同,卻遭市場淘汰。反之,若是此時政府強制介入,規定不能收10%服務費,則此時整個市場必定一開始都用數學推算方式,將價錢全部調成B餐廳的方式=600元,這價錢會維持一段時間,之後消費者覺得6開頭太貴,開始有餐廳漸漸下調10元,20元....,一段時間後,價錢回到550元,總價值不變,但價錢卻莫名其妙下降10%。這應該就是實坪制跟虛坪的真正差別吧!
惡魔的右手 wrote:除了房仲與想炒房的人,正常一般大眾誰會反對實坪制? 一目瞭然! 看著一個個裝著不在乎的口吻回文強調實坪制沒有意義不拉不拉的實在可笑又可悲。這麼基本的公開資訊都因為讓建商房仲不開心而困難重重這個政府真的是給財團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