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會一再錯失了買房致富的機會?

Alonzo2033 wrote:
昭告天下的廢青們,不...(恕刪)


唉…
數據都貼給你了…
都表示越以前平均越貼切,
越後來平均越遠離真實情況,
還巴著那個「平均」…

查一下薪情平台:有6x%人不到這個平均薪資…
我爸媽平均有1個蛋蛋…

人數區間最多的是年收35~45萬…
台灣實質薪資凍漲20年不是叫假的。
Alonzo2033 wrote:
昭告天下的廢青們,不...(恕刪)




看了上面這個還覺得是一樣的嗎?
看海成花 wrote:
看了上面這個還覺得是(恕刪)


想不到你薪資在這個區間
難怪買不起房XDDD
看海成花 wrote:
看了上面這個還覺得是(恕刪)


全台 2xxx萬 人

薪資中位數 5x萬

房屋年轉移棟數 2x萬
扣掉囤房的人
買賣的人少於1%

房貸 30年
接近一半的人都買得起

所以
房蟲不要再笑人家買不起了

做囤積, 烘抬, 炒作的缺德事
還好意思笑人家
Z3300
竹北魯蛇說的是...
Alonzo2033 wrote:



昭告天下的廢青們,不要這麼容易被媒體挑動情緒了,否則一輩子當廢青!!
這家媒體拿兩個不同年代,月薪都是3萬的[上班族],來說明現在年輕人存錢有多辛苦,有人就拿這家媒體所報內容的截圖,來靠北社會不公不義,問題真的是這樣嗎?廢青對於數據沒有任何懷疑跟思辨的能力,難怪一輩子做廢青
我特地上政府網站找資料,隨便查了上方媒體拿的年份(1992年,民國81年)其中一個月的勞工平均薪資,


民國81年勞工平均薪資只有24000元左右,換句話說,民國81年月薪3萬,遠高於平均薪資,相當於一間企業的中階主管的薪水了,這家媒體等於拿當時一個銀行襄理的薪水,跟現在的社會新鮮人的薪水來比,然後說以前存錢多容易,X的,這不是廢話嗎?你拿現在一個銀行襄理的薪水跟社會新鮮人的薪水比,也一定存更多錢啊,這種為了挑動情緒,刻意挑選過的數字,廢青們就這樣信了,呵呵




你有想過廢青為什麼會被叫廢青嗎

很大一部份

因為他們的腦袋大多不喜歡思考

對自己有利就認同

對自己不利就反對

誰管他是非對錯

不然怎麼會叫廢青

廢青的由來是什麼

沒有理想

不願奮鬥

不肯努力

總是有感覺自己的思想成熟又獨立

對於社會毫無奉獻

對於自身經歷不滿

盲目歸咎社會責任

躺平族多了

總是會出幾個自認為自己是躺平族中的王者

自認天下無敵的在那躺平

結果是什麼

他一樣是躺平族=-=
黑羽斷翼 wrote:
你有想過廢青為什麼會被叫廢青嗎
很大一部份
因為他們的腦袋大多不喜歡思考


所以當猴仔的猴仔們都自豪是有為的青年囉?



看海成花 wrote:
唉…數據都貼給你了…(恕刪)

你自己最後都說了,平均薪資越以前越真實,你自己不就證明了,我拿到的1992(民國81年)的每人每月平均經常性薪資24000這個數據真實性很高了
既然你自己都證實24000的數據真實性很高了,那你引用的那個媒體,拿一個當年(民國81年)遠高於平均薪資的薪水(3萬元),跟現在一個社會新鮮人能領到的薪水(3萬元)來比,結果你這個廢青立馬就被呼攏了,難怪一輩子當廢青幫不了你
==========================================================這是分隔線

唉~請問你是不是看不懂國字,所以看不懂分隔線上面的字?那就不只是廢青了,那叫文盲
Z3300
他野雞大學畢業的,別太苛求
要跟強者學習

努力認真成為強者

整天跟魯蛇比爛是要幹嘛?
OldWilliam wrote:
第一個觀點是,要正確認識高房價的成因。
高房價的最大問題並不完全是炒房,基本上,房價反應的是居民所得和通膨的漲幅,但太多炒房會扭曲房市的供求結構,從而改變了房市的景氣週期,並加速了房價的上漲速度,讓先買的瓜分了後買者的增值利益。

我覺得所得的上升不是平均的,這件事特別嚴重;其次,建案的推出在地區不均也是問題。從台灣總體可居住或可建築的面積而言,按理不乏空地,按此作強制的人口分佈後人口密度也不會那麼高,但人性造成一些影響。買方偏好都會區,賣方也知道買方偏好都會區,所以賣方(開發商)在都會區或近郊處競逐土地、買方則在接待中心競逐房子,二者都形成炒價效果,復以買方方面的貧富不均加劇,能走得進接待中心的往往不是一般普通受薪者.... 再更糟的,因為賣方都知道能買的都是這些有錢的人,所以設計房子也都為這些人設計,然後再來個大的通膨預期,就.... 房價就噴了~

再慘一點的,就是(地理上的)外溢效應再進一步把外圍的房價再推上去,這不是逼死一堆經濟吃力的人嗎...

所以您說「高房價是市場逐鹿下的結果」,誠如所言。

OldWilliam wrote:
第二個觀點是,未來的房地產只適合普通人做長線投資。
有價值的房產依然會是中產階層最優質的投資選擇。 房地產最可怕的邏輯就是「買房一定賺」這樣的固化觀念,高房價不可怕,「買到就賺」才是最可怕的心理預期,這種示範效應會帶動全民炒房,任何城市的全民炒房都會傷及城市發展、後買者及一般大眾的利益。

贊成,所以當這種心理蔓延時,買賣房屋會變成不太理性,跟股市一樣。前陣子航運股就是這種例子,超高當沖比,航運股佔大盤成交份額極重,成天一堆小白追漲殺跌,然後收盤去吃大餐玩樂,股市成了賭場,對於善良投資人造成風險。

OldWilliam wrote:
市場是房產分配的一個相對公平的手段,而高房價是在相對公平的平臺上競價的結果。 所以,與其抱怨高房價,不如想一想是不是我們的收入不夠、財富不夠?貨幣只是財富的憑證,房產才是財富的實體,

這話我相信很多收入不豐的人聽不太進去,他們未必不努力(無論是否年輕人),但他們也不見得沒想過收入高低問題。這或許不是您的角色能為他們做出結論的,但我傾向政府要設法給這些人創造機會提升自己。當然我們也必須誠實講,有些人真的是也很難幫啦,或許命該如此。(蠻無奈的

OldWilliam wrote:
房地產是普通人最好的投資 ....對於大部分普通人,在產業和股票上就是待割的韭菜,房地產才是他們可以掌控的穩妥投資。 房地產相對於股市太安全了...

這個我個人比較不贊同,如果由投資的角度說,這是兩種不同的商品,不同的特質,不同的週期,與不同的獲利模式。從置產安身角度說,確實房地產的保值與地段加值是生活方便與安心的重要儲備,但房地產的投資單位對一般人來說不低,動輒千萬計,且無法分割成小單位處理,再者,房地產的流動性與市場深度相對股市大型股不佳。股市提供的機會多很多:

1. 多種類股產業
2. 流動性好,變現快
3. 可長期、亦可短期
4. 單位可大可小,部位組合可多元化,鉅額或小額均可
5. 有避險商品可對應

不過我同意房產價值較易被一般人理解,股票就要看每個投資人自己的素養有多深厚,一般不多唸書就衝股市的,是很容易成被割的韭菜.... (好啦,今天我算被割一刀,但我多是長期投資價值股,沒差就是... 呃... 沒差也是有一點痛啦...
OldWilliam
認同你的觀點,Thanks.
投資達人沒在買實體房的
都進軍元宇宙蓋房了好嗎...
以後祖產就是虛擬的天下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