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nnis_hien wrote:小弟覺得在價差小的情...(恕刪) 我也覺得看自己的能力吧. 沒錢就等, 有錢有需求現在正是殺價的好時機. 自住的沒差的論點不是斷章取義的, 當然如果房價預期會差上幾百萬, 那當然就別買, 如果不是, 例如一百萬以內, 那就看人吧.
我覺得自住沒差之所以最難破解主因就是因為未來沒人說得準如果準確知道多久後 會跌多少或漲多少那嗎評估自己的情況而去等待當然就不可能說隨時買都沒差不過事實就是世事難料想兩個月前 我以為利息要猛漲了 美金不知道要弱多久 通膨超可怕 一夕之間都變了 orz
自住沒差這句話..也不是完完全全用不上啦隔壁鄰居耐心等待個一年.買到便宜200萬的對門戶..這時候..就要大聲告訴自己~自住沒差啦!..躲起來流淚悲傷..也到不必啦!套個阿Q想法:也許十二.三年後您想換屋了..毅然決然就賣了..但這次卻運氣好的賣再高點~像今年520的慶祝行情.比原先取得成本多個七八十萬!這次可高興的哩!這時當初便宜取得房子鄰居剛好手頭現金不足無法進行換屋計畫..不久房價一掉..當初的幸運兒也只能告訴自己:自住沒差啦!寫著寫著..自己都搞昏了~這這這.鬼循環...到底有沒有差啦?!或許說..與既得利益者比較之虞~這句話安慰自己或友人或親戚..還挺好用的啦!套在過去.據撫慰心靈的神奇能量;套在正急需購屋或正要作決定的人..就萬萬不可如此敷衍帶過囉!
對金錢充裕的人來說,自住當然沒差,不會因貸款影響生活。可是上班族有多少人可以這麼好運,用這句話叫人買房的人,我把它分為三種:1.有錢人2.依靠房地產獲利之人(仲介/建商/投資客)3.搞不清現況之人或被報章雜誌影響的人
嗯!!個人也深深覺得~~真得是""自住沒差""如果你一直要等房價跌了,再買房子!!買了房子一直在比不是買在最低點--那就不適合買房子吧!!!有很多東西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這是"房子"和"家"的差異存在!!很慶幸我買的是住的"家",不只是住的"房子"。有自己的家,你可以為家佈置的美美的,你可以隨性愛怎麼打點!!或許小時候常搬家的回憶不好吧!!常常變住址、才認識的人又要離開了....很多都不是金錢能夠衡量的!!!因此~~我還是覺得"自住沒差"
●試想,你去3C賣場買個數位相機,或是在網路上買個手機都會比價比半天了,那買房子動輒幾十萬幾百萬的價差怎麼可以隨便勒?●買了房子之後最怕的就是買貴了,如果買貴了通常會很嘔。所以小弟強烈建議房子買了之後就別再跟人家比價啦,好好享受新居落成的喜悅就好了。這兩句話基本上心態面是矛盾的……兩者雖是不同層面的物件,但是各自一旦價差達到一定標準(每個人的標準不同),喜悅會打折扣的,不然也會給知道的「別人」明的或暗的說上一些話,尤其當你又知道的時候,喜悅會再打一些折扣……「自住沒差」這句話,很多時候是建立在相對的價值觀上,能採絕對價值觀者不是沒有……不過,我第一個想到的是那些不在乎金錢的多金客,他們比較有資格去說––自住沒差!
我有房子,我接受自住沒差這句話(我沒有鼓勵大家現在買房子的意圖)。如果你有能力知道房價"何時"是低點,又不急著買房子的話,那就在你所認為的低點時再買。如果你的薪水不足以負擔在低點時買進你喜歡的房子時,那你只好存夠了錢,等到你所知道的下次房價低點的時候再來買。如果你無法確知何時是房價的低點,幸好你有存夠了一點的錢,那麼你就找一間你認為滿意,且價格是你認為可以接受(當然是希望愈低愈好)的房子給他買下去。因為你不奢求房價最低點(因為你不夠專業,無法知道何時是最低點),恰巧你的存款夠你付完房貸後不影響生活品質,那麼這個時候你買房的心態就是自住沒差。
30kperm2 wrote:您上上篇說夫妻約二年...(恕刪) 對啊,我就是這個意思.再比其他,有人還要養父母 ,有人要養3個小孩,沒法去比.二人二年的薪資=新竹35坪房子,這樣準確了吧.真的是幸福,我看相同條件的國家也很少有.台北二夫妻頂多130萬(40歲左右),公務員更少,要8年薪資=北縣35坪.竹科收入高確無法帶動台灣的消費.也是M型社會的主因啊.倒是竹北一帶高級餐廳林立,貴到爆,稍有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