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買房子可以不用買公設了


taiwanrules wrote:
搞不懂一些人的駝鳥心態! 說什麼如果照實坪計價, 那每坪單價必然飆升
拜託! 事實上現在就已經是這麼貴了, 只是建商用灌公設,灌坪數的方式製造單價較低的假象罷了!

另外, 有人提到, 為了符合政府的法規, 一些公設是必要的. 問題是:
1. 既然是規定, 那就是一定要有, 沒道理要消費者負擔! 有人聽過少一個輪子的車還賣的出去的嗎?
2. 我家在信義路上, 敦化南路附近, 23年20層大樓, 此大樓算是雙塔建築, 一樣有雙電梯, 雙逃生梯
坡平車位上來後還有一個小花園之後才出門, 公設呢? 15%, 你能說現在的建商老實嗎?
3. 歐美先進國家都用實坪計價, 他們的公設又有少嗎?..(恕刪)



有誰知道爲什麼以前的 高樓 雙電梯/雙逃生梯公設比才15%
現在動不動就要30%~35%?
到底是差在哪裡?
蓋瑞GY wrote:
有誰知道爲什麼以前的...(恕刪)

>差在一樓的游泳池~建身房.........<=(自己填上)
我還是不懂大家開心什麼,建商又不像政府官員只會一廂情願的騙自己。

50 坪1000萬的房子以公設比 30% 跟今天的均價方式來計價,等於是 700 萬買實內而 300 萬買公設,也就是平均 20 萬 1 坪。用新的計價方式,假設 30% 的公設以半價計( 150 萬),但是建商可以提高實內單價至 24 萬,總價就回到1000萬了,不是嗎?

以上面的例子,新的辦法實施後,會有建商真的維持實內單價 20 萬 1 坪但是公設以半價的方式來賣房子嗎?反而是當大家都習慣新的計價方式後,會更買不下舊公寓了吧,因為這些屋主又不是慈善家,會依辦法實施前的市價來賣你房子,不是嗎?

能比較清楚知道自己買的房子可居住部分是多少面積當然好,只是一眛的相信單價會下來似乎太鄉愿了點。




雲林-台中-中櫪-Hamilton-HongKong-新竹-Seattle-Frankfurt-竹北-Irvine
不用買公設?

價格直接漲上去補足差額,順便再多撈一點

duke4dtw wrote:
而且光車位就8.1坪,瞎不瞎?

通常車位是看總價,若該區域的車位總價相當,則車位坪數應該是愈大愈好

因為,那些坪數若灌到房子會更慘
未來的大樓又都是蓋的滿滿只有樓梯間公設的大樓了
我在想可不可以要求立法以後賣西瓜要瓜肉分離來計價,因為我又不吃瓜皮。況且瓜皮有薄有厚,買到厚瓜皮的西瓜不是太虧了。
雲林-台中-中櫪-Hamilton-HongKong-新竹-Seattle-Frankfurt-竹北-Irvine
proagogo wrote:
未來的大樓又都是蓋的...(恕刪)



市場自然會去區隔
你喜歡有氣派公設或簡單樓梯

自己選

我倒是喜歡知道我室內有多少實坪

不用去看屋時才知道(有時公設說幾%,現場看都不太準)
mikeliao68 wrote:
我在想可不可以要求立...(恕刪)

這個西瓜 除了可能瓜皮比較大
還有可能是瓜皮是老闆"說"比較大...
他給你填40% 瓜皮,你真的知道40% 在哪裡
他給你偷了4,5% 你也未必知道

我就有看過 那種蓋房子的
把政府劃定道路用地的部分也算到公設內
那部份 只是政府尚未徵收(或者是無力徵收)
已經畫為道路用地

而移為公設的結果是
住戶管理委員會也無法使用那塊土地
(應該說有使用權,可是無法變更任何用途...)
taiwanrules wrote:
搞不懂一些人的駝鳥心...(恕刪)


「1. 既然是規定, 那就是一定要有, 沒道理要消費者負擔! 有人聽過少一個輪子的車還賣的出去的嗎?」

少一個輪子的車,當然賣不出去
但就是要將輪子的錢算進去呀!
有那一家車商,車價不算輪子的錢的?

公設,不是買房子的人出錢,那誰出錢?
國家出錢?
你買房子,我幹嘛幫你出錢?

這麼簡單的道理
還弄不懂就甭來討論了

其實問題根本不是公設有沒算進去
關鍵是:
資訊要透明,有30坪公設,就列明那些是公設
那些是室內,多少面積
讓大家清楚買到什麼樣子的房子

價格合不合理,就可一清二楚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