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會去買兩三千萬的老公寓OR華廈

ujma wrote:
沒在台北市找過房子的人很難體會為什麼房子要用搶的
小弟也是實際看屋且買了才真正瞭解,潛在需求太高了,即時是奢侈稅後也一樣
畢竟大家都已經要花大錢買房子了,不太可能隨便挑間爛房就下手,那些萬年物件也就因此一直掛著
而看到不錯的房子,大家就是搶,我也跟正在找房的友人說:在台北市買房子最大的敵人不是錢,是那些跟你一樣在找房子,而且也買的起的人。
看到喜歡的,一定要當機立斷,立刻下手,這樣的作法你不一定會買到最高,但一猶豫肯定沒有。

還有拿國外房價對比台灣房價或用所得衡量很不合理,因為比較基礎完全不同,主要在於台灣有獨特的稅制,就是幾乎是全世界最低的地價稅和房屋稅,這樣的差異就會反應到房價上。更具體說,這種稅制就是頭過身就過,也就是一旦繳完房貸,和總體經濟的波動(如所得、利率)就幾乎完全脫勾,何況還有遺產稅制的優惠和贈與,這些因素資本化之後也都反應到房價。所以為何說台北房價易漲難跌跟稅制有很大的關係。

但不要以為按實價課徵房屋稅、地價稅就可以讓一般人買的起,實際執行下去一般人只是更買不起而已。


你應該是找房子的過程中被仲介代銷給唬慣了,
以為買房的需求永遠都會被賣房的供給量給綁住,

新房想開庶民價或豪宅價都跟iPhone一樣,新品訂價是她家的事.
而為了搶學區門票而搶中古屋也還可以說的過去,

其他人幹麼要去搶中古屋? 搶投資???

整個台北市到處都有空房出租,
這些房東全都是潛在的賣家,
有些房東不過是懶得動而已,
懶得把房子給仲介處理而已,
懶得顧房客修繕問題,
甚至還有懶到連收房租都懶的,

但空租時間拖長, 或是查稅查收入行動一展開,
這些房東隨時都可能轉成賣家的,
就算老一代不處理,
下一代繼承後也可能會拋售老屋換超跑,
畢竟"富不過三代"不就是這樣來的嗎!

放空真難,GG老愛攪局.
rsc1234 wrote:
其實上面有講到一個重點
大家喜歡用薪水來計算合理房價

但是卻沒有考慮到 那些買兩三千萬公寓的人
可能都不是靠薪水的錢 或根本不是受薪階級...

一直拿薪水收入比來算合理房價
大概只能買中南部的房子了


房價所得比和房價租金比不是台灣人發明的,自然有其參考價值 (尤其是在沒有炒作的情況下,房屋回歸使用、居住的理性價值時)

所以不是「大家喜不喜歡」的問題
問題在於泡沫會不會破,或者是何時破

美國、日本等世界各國都有很多有錢人
但是會用「有錢人多到超乎想像...口袋深不見底...有錢人不必靠薪水...」這類說法來看多房市的
我看就只有台灣了

現金不夠多 wrote:
你應該是找房子的過程...(恕刪)

我覺得你想太多了,你看到的可能只是個案,何況你要怎麼樣去找兒子要賣房換超跑的賣家。
而你所說的房東房子放到爛都不管,也只是剛好印證我所說的台灣稅制問題,一點稅根本無關痛癢,又不缺錢,賣了把現金拿在手上要幹嘛。
可能是我孤陋寡聞,我從來沒看過房子空著,政府單位要查你稅,還被逼著要賣房的問題

我看到的是多數人在台北找房過程中普遍面對的情況,不只是我,包括友人在內。我想只要在台北找過房子的板友,應該都能體會我所說的情況。
30年以上的公寓跟老華廈,大概最具指標的就是民生社區了,許多批評民生社區公寓跟老華廈的大概是沒有結婚,或是結了婚沒有小孩,或是像是我鄰居的先生,十幾年來買了兩部總價約500多萬的進口車,卻捨不得自己老婆小孩買件名牌衣服或有牌子的腳踏車,連換間比較大的房子都不肯...
民生社區,建議上述的三種類型不要去看,什麼叫生活?對於愛家的男人來說,住在民生社區才叫生活....講個坦白點的,要是民生社區哪天大翻修,老公寓跟華廈全部一聲令下都更....我敢保證..民生社區的名聲將成為歷史....什麼叫真正低密度開發住宅?什麼叫媲美美國住宅社區,去富錦街走一趟就知道了....

ginthdiana wrote:
,卻捨不得自己老婆小孩買件名牌衣服或有牌子的腳踏車,連換間比較大的房子都不肯......(恕刪)


老兄!去堤外河濱公園看看,自行車道已經建設的非常完善,逢假日都有很多人在那邊騎車運動。
臨河的建案也非常多!也有捷運宅,可以有很多選擇。


lelotw wrote:
老兄!去堤外河濱公園...(恕刪)

我只能說,每個人選擇不同,堤外河濱是大型運動休閒設施,跟公園宅是一樣的,如果真要選擇,大安森林公園周邊我更喜歡(如果不討論價格),但民生社區不是這樣的類型....

ginthdiana wrote:
我只能說,每個人選擇...(恕刪)


是的~民生社區真的是一個擁有獨特步調的地方
我沒住過,不過從高中開始就認識住在那邊的同學或者朋友
也常常去那邊~

一個地方散發出來的氣息是由人跟物形成的
很難說得上來~我覺得跟天母中山北路七段有點相似
但更加在地味道一點!

ginthdiana wrote:
30年以上的公寓跟老華廈,大概最具指標的就是民生社區了,許多批評民生社區公寓跟老華廈的大概是沒有結婚,或是結了婚沒有小孩,或是像是我鄰居的先生,十幾年來買了兩部總價約500多萬的進口車,卻捨不得自己老婆小孩買件名牌衣服或有牌子的腳踏車,連換間比較大的房子都不肯...


兩台500萬的進口車,
應該還是買不起他家隔壁吧!
這不正是現在年輕人的寫照嗎?
房價看來遙不可及,
iPhone卻只要刷個信用卡就上手,

回到樓主的問題,會去買的人,現在應該是鄰居吧!
民生社區裡應該有一堆巴不得把鄰居趕走然後把房子買下來的人吧!
放空真難,GG老愛攪局.

albert.0815 wrote:
是的~民生社區真的是...(恕刪)

有同好出現了,是的,民生社區有種獨特的味道,總歸一句...就是慢,慢的生活步調....
現金不夠多 wrote:
兩台500萬的進口車...(恕刪)

我不是住民生社區...去年原本有機緣...但出價低....人家隔天就買走了.....
500多萬足以讓他加上賣掉這間後去買間大的...但他選擇買兩台進口車.....至於老婆小孩...買件1000多的衣服,就聽說他在挖挖叫....有次在停車場看到這位仁兄,腳上穿的是法拉利賽車鞋,身上穿的都是破萬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