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投資有賺有賠,如果你的房子打算付滿20年房貸,中間不再買賣,其實就不用再去在意房價的漲跌了,你們夫妻二人的所得能夠付擔、還能存到錢,算很厲害了~~
kuohtseng wrote:
我也分享一下我的情況...(恕刪)
iamds1 wrote:
簡單講
買房子貸款的
都是銀行的奴隸
與其超出自己能力去貸款
不如好好投資 等錢夠在買
房子好還有更好 不必跟隨房事起舞
以我為例
我當年資金有1000萬
我買300萬左右房子兩間 一間加裝潢100萬自住 一間出租(2萬1租金) 另外300萬訂存
現在光一年就利息+租金就快10萬
管理費國家出
每年出國旅遊費也國家出
每月電費水費跟買菜錢也都國家出
每年自己賺的扣掉玩樂跟拜加費用又存了100多萬 又拿去定存
這樣不是很好嗎?
我看板上很多人鼓勵貸款的 我看了都直搖頭
尤其是神麼月收入才7萬 就去貸款500-600萬 還直說輕鬆的 都是誤導人
今天房貸利率2-3%是相對低 哪天調回20年前6-7%也不是不可能
你要頭給銀行掐著 還是掐著銀行的頭??
希望能給你當個參考
祝大家早日財務自由
...(恕刪)
NICE6822 wrote:
這次發這篇文,很多人都只針對數字在回文, 1000萬、700萬、7萬,
都只是我的舉例,請不要一直針對這個數字,我只想表達貸款的高低、還款的成數、最重要的是"可支配金額"
也有人說我的限制很多,但真的扣除這些限制,我們看到的,才是真正的"大多數人"
而這篇的重點在"父母"
另一半可以陪你可以幫你負擔20年的房貸,但父母卻不行,
現在社會上,這一、二年真的要買房子不靠父母資助的,很少,絕大多數都是需要父母的幫忙,不管是頭期、或是每月的房貸、幫忙帶小孩省下的保姆費用...等
目前有父母的幫忙,
每個月幫忙付房貸,萬一那天父母不能再資助了=你每個月少了一筆資金來源
父母病了跟你要醫療費、照顧費、或是最不願發生的喪葬費=你每個月要多一筆支出
父母沒辨法幫你帶小孩了=你要多出一筆保姆費了、
或是夫妻其中一人停職帶小孩(也同樣少了一筆資金來源
我會發這主題,是因為我自己遇到,所以有感而發,在01的討論中,很少看到把父母這個參數給加進來的,也許是我多想,或是很多人都沒注意到,當真正發生時,沒有及早設想、準備,隨之而來的,是更多的煩惱~
一定又有人不相信,所以我就說說我的例子,三年前和家人在新北市合買一間房,不多不少,恰巧1000萬,我、妹妹、爸爸,三個人合繳房貸,很是輕鬆~但今年過年時,
爸爸自己說他想退休了,因為工作量加重、本來坐辨公室的現在搞到還要下去搬貨~
這時媽媽卻說,你還有三年可以做(滿60可退,可做到65歲),為什麼不把他做完,這樣你還能幫小孩多付點貸款,讓他們輕鬆點,說完我爸只點了點頭說,好,退休的事他再考慮看看~
聽完後我當頭棒喝,對阿,老爸也該退休了,而我工作了這麼久,沒拿錢回家就算了,還把他當提款機.....深深考慮、計算後,扣掉爸爸的那筆每月的資金,我和妹妹在台北會過的很辛苦,雖然付的起房貸,但卻沒有生活品質可言~
於是和家人商量後把房子賣了~雖然要租房子,至少,我覺的,爸爸可以安心退休,他們可以趁還能動的時候,陪他們到處去走走,至於買房子的事,等到我和我的另一半可以負擔時,再來考慮了!...(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