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6月好冷 (成績公佈了, 很恐怖)

應該連續看個四到六個月都是量縮才有可能會開始跌價~~所以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光看了信義房屋那張統計圖

我會開始選訂買進“台南市“的房子了

平均跌價深的地方,就是開始起漲的時候了

買“台南市“的房子正是時候了

而“台中市“的房價,目前還有點太高了

比較之後,全台五都中,只有南部的“高雄“和“台南“是我考慮買房的地方了

台灣一般住宅開工量 (單位 萬平方公尺),4月最最熱,6月也好冷。

2013年6月 121.3
2013年5月 140.6
2013年4月 207.5

2013Q2 0669
2013Q1 0392
2012年 1534 (1.30%)(年經濟成長率)
2011年 1432 (4.10%)
2010年 1190 (10.9%)
2009年 0949 (-1.93%)

資料來源 營建署
:「其實目前全台各地的房地產興建盛況和交易量慘況,跟2006年的美國與1990年的日本,已經有許多雷同之處,來看看台灣是否能超越美國和日本的境界。」

受到美國量化寬鬆政策(QE)恐退場的雜音影響,住展雜誌調查,6月房地產風向球轉為「衰退注意的黃藍燈」,終結連5月「復甦安全的綠燈」,也是今年以來第一次出現黃藍燈,顯示下半年房市有下滑趨勢,但房市景氣並未出現「跳水性」急轉直下,而是緩步下滑。

住展表示,北台灣房市買氣小幅下滑,尤其桃園縣青埔與八德地區,看屋人潮大減3至5 成,其他地區減少1成,6月北台灣市場仍以首購型買方為主力,換屋型建案買氣不見起色,6月台北預售的新推案量僅2件,一個位於中正區的重推案,另一案為位於北投的「明德莊」,2案加總的可售總金額23億,較5月預售的量體130億元,大減逾100億元,創下今年前6個月單月預售推案的新低點。

從今年第1季與第2季雙北市預售屋的推案量體得知,北市第2季預售屋的推案量為439億,較第1季的584億,減少24.8%;反觀新北市第2季預售屋的推案量為1107億,較第1季的711億,大幅增加了55.6%,顯示雙北市的推案重心,已明顯往房價較低的新北市傾斜。

近期部分區域案場來人數大減,下半年房市買氣恐轉弱,大型建案首受衝擊。樓高46層、總戶數1500多戶的新北板橋「新巨蛋」,近期委售大增,統計目前市場上約有2、300間房子求售。沉重的賣壓,讓這棟全台最高住宅出現業界人士眼中的慘烈「多殺多」,成交價不斷向下探底,已被視為新的房價指標。

依照實價登錄資料,該大樓4月時25樓有1戶以一坪79.4萬元成交,但最新揭露的5月資料,38樓有1戶僅以66萬元成交,9樓甚至以46.7萬元成交,市場人士認為,這是典型的大型社區「多殺多」,待售物件太多,就會有屋主按捺不住,以較低價格出售,特別是大漲一波的大樓,屋主更有本錢殺低求售。

不少屋主面臨奢侈稅修法變數,情願以低於市場行情出售,「新巨蛋」2006年中預售時一坪開價36萬元;2011年初完工後,表價並一口氣拉高到70萬元。第二波銷售時,因碰到奢侈稅,賣出速度相當慢,整整賣了一年多才結案,今年3月起,由於不少物件結束奢侈稅兩年閉鎖期,委售量開始增加,尤其財政部確定奢侈稅只修不廢後,更有明顯求售潮,大型社區對景氣變化反應快,新巨蛋出現降價賣屋情況不令人意外,如果奢侈稅趨嚴的訊息更明顯,還會有更多大型社區委售爆量。
有一種東西叫歷史以歷史為殷鑑那真是殷鑑不遠啊?


這是從聯合報歷史資料庫看到的房價新聞,從77、78年間開始到81年間,新聞資料很多,無法詳細列舉,僅列出摘要供大家參考。

整體來說,房價約在79年產生變化開始明顯下跌,但並沒有崩跌,80、81年以後,也是逐步緩跌,但偶而還是會有高房價出現來測試買氣拉抬房價,買賣雙方就是不斷的拉鋸。

有趣的是,在民國77年,國民所得不高的情況下,竟然1坪也賣到40萬元,記得95年左右,在本波房地產沒起漲前,臺北市地區有許多預售案1坪開價還不到40萬元。

房價其實也是商品,會漲也會跌,沒有只會漲的神話,至於在漲跌之間,就看個人的能力,在適當的時間進入買房就好。


(文章太長且為避免違規,修剪一下,請見諒)
*************************************

**當時投資客與建商也是台北房價炒完以後,南下炒房。

77年5月11日的聯合晚報1版報導:

台北客南下炒地皮 高雄及台中也都有屢創新高的建案推出

*************************************

77年6月13日經濟日報7版報導:

台北市建案競爭 每坪逼近四十萬元

*************************************

台北縣的房價也屢創新高。

77年9月15日經濟日報7版報導:

大台北地區的房市上演撐竿跳﹗利多消息一波波 永和地區的房價也屢攀高峰

*************************************

當時許多人也被逼的去外地買房。

77年9月17日經濟日報7版報導:

不論台北市區﹑中永和地區﹑內湖等地﹐房價均居高不下﹐中產階級購屋只有往南或更偏遠的地方了﹗

*************************************

78年4月7日經濟日報18版報導:

房價打不死!買氣嚇不退﹗大台北地區十餘預售個案調高售價﹐照樣好賣

*************************************

到處都創新高啊。

78年5月7日經濟日報12版報導:

台北市南區房價創新天價 一樓店面每坪128萬元

*************************************

78年仍預估79年房價會繼續上漲。

78年12月1日經濟日報18版報導:

79年房價上漲成份仍居多

*************************************

79年1月12日經濟日報報導:

大台北地區房價一年漲一倍,近三年來,北投區漲幅達五倍,大安區平均每坪單價47萬

*************************************

79年後房價開始反轉。

79年5月2日聯合晚報5版報導:

房市湧現低於市價3成行情


*************************************

79年5月7日聯合報5版報導:

五年來單月交易量最低紀錄 大台北預售屋上月只賣出100間

原因是賣主仍迷戀高價位時代 ,拚命開高,「有行無市」

*************************************

79年8月2日經濟日報18版報導:

上半年大台北房價明顯下滑 預售屋每坪降至廿六萬元以下

*************************************

79年11月22日聯合晚報5版報導:

房市平均跌幅16% 大台北房市慘!三峽淡水掉4成,但前年(指77年)進場投資客,長期抱著還是贏

*************************************


80年時,淡水已經在炒捷運及跨海大橋的議題了。

80年3月11日聯合晚報5版報導:

淡水房市 跌幅達三成,未來要看捷運及跨海大橋的興建計畫

*************************************

房價雖有下跌,但建商還是會不斷推出高價房來測試買氣的底線。

80年4月3日聯合晚報5版報導:

房價見風轉舵又漲了 部分業者嚐了甜頭抬高售價 高房價的‘不合理’情況再現

*************************************

80年8月8日聯合晚報5版報導:

淡水房子在前幾年極盛時期曾經飆到1坪30萬元 現在預售價格只有15萬元

*************************************

三不五十還是會有高房價出現。

80年12月31日聯合晚報5版報導:

台北房價又上漲 台北縣預售屋已找不到5百萬以下的房子 台北市也出現45萬一坪高價位預售案

*************************************

81年2月9日聯合報13版報導:

台北市信義計畫區推出每坪五十萬 一戶四千萬的高價屋 買主不知在哪?

*************************************

81年5月12日經濟日報19版報導:

因政策面打壓及房屋供給量過大 預售屋滯銷 建商將過寒冬並退場觀望


*************************************

81年5月13日聯合報11版報導:

利空一波波 房市慘淡淡 銷售率探底

原因是政府抑制房價措施不斷 行情已呈疲軟 央行調高重貼現率後 再雪上加霜


突然想到應該也把當時的物價也考慮在內~因為剛好看到有人說房子也是商品的一種~
然後建造房子的成本價格也應該考慮在內~如果鋼筋建材貴的話建商怎麼可能做賠錢的生意呢?

payne0115 wrote:
突然想到應該也把當時...(恕刪)

每個行業賣商品怎麼可能做賠本生意?
但事實上之前很多(不只建商)都倒閉了,怎麼回事?
要不要自己開個店試看看.
台北市七月移轉件數今天新聞出來了
共4043件
比6月多20%
創今年新高...@@...

twbbking wrote:
台北市七月移轉件數今...(恕刪)

不是說要跌嗎?到底要不要跌!

may313 wrote:
不是說要跌嗎?到底要...(恕刪)


請注意 他說的是轉移量而不是交易量

引用新聞:四都移轉棟數月增12%-20% 房仲:8月交易量恐降

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和台南市四都均已公布7月份買賣移轉棟數,平均增幅約12.36-20.04%不等。但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主任徐佳馨卻認為,7月份買賣移轉多半來自5到6月的登記遞延效應,推估8月房市交易恐因經濟局勢、房市政策而拖累交易量。
徐佳馨指出,回顧5-6月期間,由於市場對房市、經濟仍具信心,豈料因QE可能退場衝擊市場,加上經濟成長率差強人意、奢侈稅可能修正趨嚴等諸多變數,導致房市交易降溫,而預估這情況將在下月買賣移轉數據上呈現。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