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建商的言論評估自己是否有能力買房

5000萬的房子不要說22K了,就算跟月薪220K的人也沒關係

基本上,現在受薪階級如果沒有外力贊助,只靠自己努力,雙北的新房子都可以不用看了

看看3-40年的舊房子還有點機會,不過也是被當盤子削的機會大點

如板上說的,那邊有便宜房子那邊去吧
(管你工作在哪裡,反正先買了再說,只要買得起,玉山山頂也是選擇啊XD)

連便宜房子都買不起的人,一律就是沒競爭力

想挑一下房子的人,一律都是好高騖遠

說買得起,但不想買的人,不是嘴砲就是自以為聰明

啊反正買就對了,買了以後就人生圓滿、家庭幸福、飛黃騰達了,好笑!


簡單來說,理性一點的人還會講:沒那個屁股就不要吃那個瀉藥

現在瀉藥越來越猛了

我倒要看看有多少人還有那個屁股,還要看看是不是有了屁股,就忘了帶腦袋

瀉藥真的別亂吃,哪天猛地拉起來的時候......嘖嘖,就看誰的身子好了
bkducky wrote:



為甚麼01沒有讚可以按呢?
你說得對極了,就是因為沒有議價權,大家才過得這麼苦。
人家開放外籍勞工,要的都是別的國家的高技術人才的腦力,
但我們卻專進低階技術勞工,滿足老闆們的需求,最後卻苦了普羅大眾。...(恕刪)


我也想按讚, 就是因為有外來的勞工, 現在才苦哈哈, 應該給台灣勞工多點錢, 那些建商有了便宜外勞又怎樣, 房價還不是越來越高嗎?那還不如給本勞賺我們付的還比較開心一點
200K賣5000萬房子我還勉強相信
22K連租房都很吃力了
還想買500萬房子喔?!
沒錢只能當阿宅... wrote:
200K賣5000萬...(恕刪)



月入220k,年收264萬
這樣的水準應該買的是792~1300萬的房子。

5000萬?會不會差太多?
不能這樣比
月領2000元,應該是差不多民國50多年左右的事
那時的50萬的話...已經算"毫宅"等級了
一般不是毫宅等級,差不多30萬,還是台北市的房

當年月薪2000元,房價30萬 差不多150倍,可以買到台北市的房
現在的話,月薪22000元,房價5000萬 差不多2272倍,同樣買台北市的房
如果同樣150倍來算 22000的150倍為330萬 只能買到鄉下很偏僻的地方.甚至中南部房價都不只...
照這樣來算,不要說5000萬的房,連要買500萬的房,都很困難
所以我覺得他講不切實際的話...
乍看似乎有理.....

精算一下....我要年薪五百萬才買的起房.......
這樣的中學生算法還少了利率哦

LuKoko wrote:
吳寶田昨也對年輕人領...(恕刪)
fantasyx wrote:
我也想按讚, 就是因...(恕刪)

你會常看到一些資本家配合媒體
放出來的洗腦文
不外乎就是,進低階勞工不會擠壓本勞的空間之類的話
其實根本就是錯的
要真能這樣
美國.歐洲這類先進國家怎麼不大量開放??

最基本的原因就是
大量的低階勞工需要用社會成本去換
而這些都不是資本家要付出的成本
政府的存在
就是要消化這些資本主義發展下的副作用
無限制的開放會嚴重侵蝕整個產業環境

原本這些依靠3K工作的低階勞工
被外勞取代後,不是製造社會問題,就是往上一階擠壓上一層勞工
原本需要8小時的工作,變成需要12小時
資本家當然也熱意這樣的現象
可以大幅度減低製造成本
原本需要100個工人的產線,只要60幾個人就足夠
工作機會將被減少
勞工更沒有加薪或議價的空間
再進而擠壓到更上一層的工作
(因為這些被洗出去的原本工作者,將有一部分人會去搶上一階工作)
結果就造成幾種現象
1.大量的人力資源充斥.人力變的更便宜
2.產業將失去前進動能,因為有大量廉價人力可以提供存活的空間

外勞不是罪
問題在一個引用心態
是用來填補的.還是來代替的
相同的
派遣制度當年剛開始在日本也不是多罪惡的制度
不過到最後都被資本家給利用了.變成毫無人性的制度
小弟本身做營造相關的
年齡 7字頭後段班的
目前40K 有時有個1~3K獎金
認真的說 工作辛苦 時間長
還會髒兮兮 勞力付出十分大
但是22K我真的領不下去..
寧願用體力跟時間去換

關於外勞
在營造這塊
其實很多是因為沒有年輕人要做了
到處找不到工
很多不得已才找外勞
外勞很多很難管教
效率又沒多好
但真的找不到人...
時代有差
老一輩年輕時很多多少都有吃過苦
(現代人眼中的苦....EX 種田 挑糞施肥
目前的年輕人來說
很難




以上
其實還有別的縣市阿 = =

幹嘛非得一定要拿最貴的首都房價來比呢

還有要是真的領22K

幹嘛以買台北市房子為目標阿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