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nycat40 wrote:
最近看到01在討論...(恕刪)
沒有甚麼公平可言
出生的不公平
階級的不公平
newjohnpc wrote:
你這種人怎麼這麼說啊..好像講再多也聽不懂..
需求?? 那種需求...??
自住的需求? 還是投資的需求??
某些知名投資客手上數十套 數百套房地產 難道是拿來自住的..恐怕不是吧!!
他們買來是用來加價賣給 自住客 和 另一個想加價賣出去的投資客
現在的房地產尤其是台北市 除了靠爸族 或是 少數極優秀的自住客外..大部份的自住客都買不起了
隨便一間老公寓二千多萬..不靠爸年輕人怎麼可能買得起 就算你是醫生..也會買的很辛苦..
沒有自住客來接盤 房地產只剩 緩崩 和 急崩 二種.....
緩崩還好一點..急崩的話...就慘了...
>>你買不起..並不代表其他人買不起..
純居住的房地產 應該是要給自住客買的 而不是給投資客買的

中原一點紅 wrote:
瑞芳火車站旁每坪10萬的房子不想買,口口聲聲要政府在市中心蛋黃區蓋每坪10萬的「合宜住宅」,好讓年輕人可以跟大老闆當鄰居。這就是「標準魯蛇」口中的公平正義
這些整天喊公平正義的人,一心只想著只要可以吵到糖果吃,買到政府釋出的「合宜住宅」就可以翻身變成溫拿,經過10年、20年後還可以將手中「合宜住宅」轉手大賺一筆
千萬不要以為不可能,李登輝時代釋出一大堆北市精華區國宅,以低於當年市價甚多抽籤銷售,類似今日的「合宜住宅」。結果呢?這幾年房價漲了,結果一大堆當年所謂的「弱勢」趕緊拿出來賣;如果政府只願意用當年售出價格加計利息收回,你看那些「弱勢」還會不會繼續當「弱勢」,相信絕對會走上街頭跟你拼命
人性本就是貪婪,所以也沒啥好奇怪的!只不過現階段政府不應該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應該為我們的下一代好好規劃國家整體住宅政策。才是上策
davie1968 wrote:
投資管道很多,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更不應傷人性命。
食物是拿來吃,不應該囤積加價變成投資商品!
飲水是拿來喝,不應該囤積加價變成投資商品!.
住宅是拿來住,不應該囤積加價變成投資商品!
藥品是拿來救命,不應該囤積加價變成投資商品!
維繫生命之基本需求不應拿來投機炒作,
食物,空氣,陽光,水,土地皆如是~..(恕刪)
Sunnycat40 wrote:
我認同現在年輕人比我那個年代辛苦!
因為至少我處於美國剛剛開始把訂單轉到全世界的年代,那時期美國訂單還是圖利台灣的!我的競爭對手,更多只是亞洲四小龍與美國本土的年輕人而已...
但是因為現在美國訂單已經不會圖利台灣,台灣已經是要跟全世界一起競爭了!
換句話說,他們面對的,是全世界的年輕人一起競爭!他們的競爭壓力更大了!如果他們想要改變自己的人生,必須花上我們那個年代的十倍以上的努力!這是世界現實!
而我只是希望他們趕快去面對這個地球村的社會現實,才能真正改變自己生活。而無論怎樣跟政府追這種假的公平正義,並不能改變這種人類生存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