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房地產的奇怪現象......


一點都不紅 wrote:
小弟何來說以前人不努力? 請問你爸媽以前房貸占家庭支出多少呢?
著麼不敢回應呢? 因為台灣從做10年變成30年不吃不喝?哈,不是炒作?
A:我爸媽也是工作20幾年才有能力買一間公寓,所以以前人買房很容易嗎?



以平均值來說以前買房子就是比現在容易!
這點你敢否認嗎?



tylersony wrote:
這樣就可以理解了
不...(恕刪)


千金真的難買早知道, 而且就算知道, 分一杯羹吃到五成以上的紅利機會不能說不大, 但非常有限!
通常一個地區規劃會十幾二十年的事情,
徵收會遠遠比您現在看到繁榮景象還要提前很久,
那時候的徵收價格, 與您現在看到的, 只能說看的到吃不到...

有錢有地皮養地, 還要上輩子燒好香!
我一個做建設公司小老闆的高中同學就說過...
路要從你家面前開還是從你家前面50公尺處開,
不是簡簡單單就能夠決定的事情,
檯面下的事情... 嗯!
1.是,重點在比率問題,20年前你年收50房價400~500(30坪),現在年收50,房價1500~2000。(請依同地點來比),就算你是公職人員20年後你的年薪也跟不上房價漲幅。

2.你還沒結婚,等結了就知道,一邊是你老婆,一邊是你老媽老爸,有問題你是3頭燒
再者有小孩後也是問題。
當然沒錢買房只能賴著跟爸媽住也有但你會發現加班的好= =
最好是老婆老爸老媽都能和平相處
另一方面是古老的思想,成家立業...就是要有房有車如同結婚有小孩一樣。

3.等你買房子就知道囉!例如:你想要郊區型廣大路大少車的環境還是市中心?
你想要大樓型還是公寓型?你有車嗎還要想車位問題?...等

4.333是對的,致於超過負擔很正常,你看看01不管問要買什麼預算都說了還是
有人會建議你"提高一些"...再用魔人心態分析,此時你就慌了...又要重新思考
其實人生中太多這種事發生了,不然不會有cp值的產生-.-

小弟小時候家境差租屋,你若遇過1年搬3次,國小都在搬家,你就知道那種有房真
,一方面房租漲要搬,租期到不租要搬,生活習慣差要搬...什麼理由都可
以叫你搬的心情嗎?-.-

詢問以前爸媽他們是說省一點10年內就還完了,現在不吃不喝10年內還完不可能
再者333法則基本是貸20年,20年內你收入要穩定,不然一次2008就讓你看見地獄

現在花很大的大多是"放棄",如同我表弟,他職業軍人在外島一個月5萬多,一個
月存3.5萬,5年才有頭期款200萬,要買新屋還要再存5年的裝潢,之後要雙薪20
年,他想想前後要苦30~35年就放棄了,反正吃住家裡也不打算生-.-


一點都不紅 wrote:
小弟看了一堆房地產的文章,有幾個疑問想問問網友。
1.我覺得房地產是否變貴是重點嗎? 應該是大眾的薪水沒什麼變動吧?(不要炮我)
2.買房是需求的哪一種等級? 一定要立刻擁有嗎? 沒房沒辦法生活?
3.很多人是不會量力而為嗎? 多幾條街或多幾年的房子的房子就不能買嗎? 住遠一點生活機能不方便點不行嗎?
4.之前不是有333法則,怎麼還是一堆人想買超出自己能力的房子?

房子變貴了,我們就暫時不要買,強迫自己存錢視機而動,整天跟別人搶破頭要住什麼捷運區......搞不懂
地理位置影響房價,但沒人強迫你買,為什麼要求別人降價賣你(不要炮我),人性就是如此。

房子真的貴了就先租套房蹲著,或跟父母一起住忍著點,錢多賺點/車不要買/騎機車/搭大眾運輸,
想一想之前父母不也是這樣生活? 沒吃過大餐/沒看過電影/沒出過國,也才有一個自己的窩。
如果只是抱怨房子很貴(現在真的很貴),自己卻在吃大餐/出國玩/買蘋果/........不也很奇怪。

一點都不紅 wrote:
小弟看了一堆房地產...(恕刪)

hanf12523 wrote:
1.是,重點在比率問...(恕刪)


每次看到M01鄉民開出來的房價都千萬起跳,
我跟家人的房子都落在下新莊或是桃園,
有時候想想究竟是這裡的水準高還是我其實是社會的二等貧民

一點都不紅 wrote:
小弟看了一堆房地產...(恕刪)

1.我覺得房地產是否變貴是重點嗎? 應該是大眾的薪水沒什麼變動吧?(不要炮我)
全球的房價都變貴不是只有台灣
薪水是真的漲的少啦,若不談買房的話就剛好過生活吧。

2.買房是需求的哪一種等級? 一定要立刻擁有嗎? 沒房沒辦法生活?
誰不是期望能夠買房,沒買之前日子照樣過。

3.很多人是不會量力而為嗎? 多幾條街或多幾年的房子的房子就不能買嗎? 住遠一點生活機能不方便點不行嗎?
一樣是期望能夠買在地段差一點點就滿足了,精華區當然別妄想了。但是如果要買到很差很差又偏僻的地方,大伙當然不樂意。

4.之前不是有333法則,怎麼還是一堆人想買超出自己能力的房子?
因為未來會越來越好呀。
房子變貴了,我們就暫時不要買,強迫自己存錢視機而動,整天跟別人搶破頭要住什麼捷運區......搞不懂
地理位置影響房價,但沒人強迫你買,為什麼要求別人降價賣你(不要炮我),人性就是如此。

一開始的立場似乎就很有問題?
目前雙北不論哪個區域的平均房價早就是很不合理!
是不是捷運區早就影響不大了!

台灣房價所得比位列全球前十,
還不只一個都市!
這種會是正常現象嗎?


房子真的貴了就先租套房蹲著,或跟父母一起住忍著點,錢多賺點/車不要買/騎機車/搭大眾運輸,
想一想之前父母不也是這樣生活? 沒吃過大餐/沒看過電影/沒出過國,也才有一個自己的窩。
如果只是抱怨房子很貴(現在真的很貴),自己卻在吃大餐/出國玩/買蘋果/........不也很奇怪。

上面觀念實在很奇怪,
人生只剩下買房子了!
其他花費都要讓路!
有其它花費的一律打成敗家不節省?
孝敬父母、養育小孩、...等,全部為了買房似乎都可以省下來?

最後,無法提出說服大家的道理!
開始答A回B,顧左右而言它!
生氣了就開始人身攻擊!

回板主

從個人的角度來說
我認同版主的觀點
買東西就三種組合而已
有錢買得起->買
有錢買不起->不買
沒錢->無所謂買不買
所以量力而為就對了

但房價是不是過高
看房價所得比就知道了
全球排名第四高
且近十幾年來年年上漲
我想這個沒什麼好爭議的

接下來的問題是從國家發展的角度來看
高房價到底是經濟的推手還是阻力
這個問題比較重要
高房價造成的資金排擠效應
會導致內需不振
進而使的其他產業蕭條
這個結果會變成大家都要承擔
抑或是
如工商大老說的
房地產是經濟的火車頭
所以只能繼續漲不能跌
這就看個人解讀
只有兩個方向
必定有一個是錯的

舉個相似的例子
醫療費用本來就很貴
若不是健保
根本不可能像現在這樣人人看得起
那請問
是否應該把健保廢掉
比照房價漲跌一樣
回歸市場機制
付得起的才有資格使用醫療資源
付不起的回家自己治療
如果真的是這樣
樓主您也認同嗎?

另一個例子是少子化
個人生活準則跟板主一樣
養得起願意養->養
反之就不養
對我個人可以這樣操作
但國家政策可以如此嗎?
沒有民意的反動
咱台灣的政府會積極處理嗎?

過度的謾罵是沒有必要
但高房價低所得少子化這些相當重要的國家命脈
真的就只能如此被動的接受
然後看著台灣一步步衰弱嗎?
或許這是我們這一代有能力養活自己也有能力養活下一代的人該多想想
我們想留給下一代怎樣的環境


tylersony wrote:
這樣就可以理解了
不過要是一年間漲兩三倍...年頭買跟年尾買天差地遠
誰說買房不用靠運氣呢?

民國6x年 大同區的繁華應該同等於現在的忠孝東路吧
我小時候(約民國75年)住在酒泉街 一家人常常在延三寧夏夜市 圓環吃飯
當時的寧夏夜市還有牛肉場 在戲院(不是圓滿)隔壁...人氣非常旺
即使只有地上權 能買一棟也不是泛泛之輩了...收租金

千金難買早知道
我老闆剛出來做生意時工廠開在濱江街
那時候公司剛起步需要資金周轉 不然差一點就把地買下來
後來重劃徵收 地主的地被換到大直美麗華一帶...


牛肉場是國聲戲院樓下的國聲酒店. 寧夏夜市以前除了牛肉場, 還有賭博電玩場, 色情按摩, 真的是非常歡樂

後來全部被阿扁市長掃光了, 也造成寧夏夜市長年的不景氣, 直到陸客來台才又鹹魚翻身.
其實對於房價會吵的癥結點
往往在 房仲 投資客 根 無殼蝸牛
多多跟空空
兩方面在吵

我自己買房
為了結婚 自住

買房在一個觀念
地點 房價 學區 等都是要考量的點

但是自身的經濟狀況更是重點
我房子跟老婆一起買
一起出頭期款
生活的開支也是共同負責
我們的房貸 美月要繳的錢 跟租同個地點同樣的坪數要繳的租金相同

今天即使 我中年失業了只能找到22K的打工機會
我都還養的起我的房子

我覺得房價不和理
不過當妳要自住可能20~30黏 都在這個房子
股票妳都無法剛好買在最低點 賣在最高點了


房子 妳怎麼去奢求 買低賣高呢?
我個人不求房價永遠在高點

我不知道什麼才是正確的買房觀念
但是我個人認為買房子本身就是要正是自己的開支 跟經濟能力 來做衡量的



凡斯 wrote:
其實對於房價會吵的...(恕刪)


言之有物…

房價要看你負擔的起,而不是你喜歡的

要你喜歡的肯定負擔不起

只好整天在網路上怨天怨地怨政府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