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老屋都更,一換一坪。營建股聞訊漲

yaucheng11 wrote:
基本上看你自己囉!如果你覺得你放假或下班回家經常會想到樓下有公設的地方玩(例如:游泳池、桌球間、閱覽室、健身房...)那你可以選擇容積率較高的社區型住宅。

我個人是寧願選擇合建型的公寓,就是跟左右鄰居商量好請建商來估價,然後費用均攤,假設左右兩側鄰居都是各4層樓4戶的話,和蓋起來總共只要12戶,看是要蓋成12樓一層一戶或是蓋6層樓一層兩戶,這樣每戶的實際坪數會比原來的大,公設比又比社區型大樓還要小很多,公設的話可能就是電梯+逃生梯而已,頂多大約占10%左右。

這樣一來回家空間變大,裝潢如果肯再多花點錢,就會更舒適,假日也不會老想往外跑了,畢竟自己的房子可以依照自己的意願蓋修那是多麼棒的事啊


最好是公設只佔十趴啦.

我們最近開的都更公聽會, 四百六七十坪的基地面積, 兩座電梯+兩座逃生梯, 還有梯廳, 入口門廳之類有的沒的, 沒有大社區那一大堆什麼健身房, 電影院, 卡啦OK, 游泳池, 圖書館, 宴會廳等等豪華配備, 公設比一樣是三十趴.

按照現在的消防法規, 新大樓公設比只會高不會低. 不想要公設比的, 看是買透天還是老公寓吧.

wtwua wrote:
一換一?
同樣坪數,一樓店面被換成二樓,有沒有可能?

總覺得有詭!


老房子差不多都是蓋滿滿的, 新大樓有建蔽率的限制, 還要留入口的大廰, 梯間等等, 一樓可用的面積大減, 可分回的面積可能只剩一半.

還給你1+2樓的店面, 這樣就打完收工了.
Kevin0905 wrote:
大家說這麼多,都忘了一個重點,那就是房價!

現在房價是下跌中,成交量低迷,總價超過1500萬元的案子,超級難賣,所以你說台北市舊房子都更後會好賣嗎???

若是很難賣,那就要花一筆錢重新裝潢,然後每個月繳管理費,每年繳更高的房屋、地價稅,怎麼算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就我看到的是,大部分人一聽說必須要自備上百萬來花下去,就沒興趣啦!


很難賣哦, 怎麼龍腦都更一個月就賣完了咧.

地段好, 價格合理, 還是很多人等著買單的.

再說回來, 龍腦戶那個地段和四周環境, 和好字恐怕還差很遠喲, 唯一好處大概就是中正區的門牌吧, 好像還有萬大線捷運??

廣告新聞你也能貼出來當資料 也是暈了
萬般皆下品,唯有房市高~
ebola01 wrote:
2016-11-28...(恕刪)
現在推甚麼政策都沒用, 都更最根本的障礙就是"土地私有"!!

這個問題不解決, 提什麼方案都沒用!!

只要土地私有就會有私心的地主,

別說一坪換一坪, 就是一坪換十坪都會有人不要~~

再加上一堆居住正義或反迫遷的天才,

動不動就拿人權或憲法財產權來叫囂,

一個釘子戶就能卡你幾十年,

要幾輩子才都更的了??
tzechiny wrote:
要幾輩子才都更的了??...(恕刪)


2000/80 = 25, 大概25輩子就都更成功了, 只要喝25碗孟婆湯就有了, 再等等吧.

牛奶伯 wrote:
921地震也才十幾年, 台灣人就全忘了
大地震來時, 二樓直接變一樓, 騎樓型的房子, 外面的柱子全斷, 倒塌
鄉民會跟你說, 我這間不一樣.

之不用到921那麼遠,之前的台南地震,就一票房子的一樓自動消失,連當地下室的機會都沒有
老是想說別人多好賺的那些人,你就算給他室內一坪換兩坪他也會跟你說不夠。

建設公司的成本其實很簡單算

土地面積*法定容積*(1.XX獎勵值)*1.6=可銷售面積

可銷售面積 - 地主分回 =建設公司分回的面積

地主分回 / 可銷售面積 = 地主分回比例

可銷售面積 * 一坪XX萬造價 (簡單這樣抓大成本就好)

建設公司分回去賣,你自己看划不划算
如果只有房屋所有權狀卻沒有土地所有權狀的人
也可以室內一坪換一坪嗎?
那麼原本的地主怎麼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