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改報告出爐…綜所稅降至40% 營所稅增為20%,,,房價又要井噴了

公司的營所稅~~~多租一些東西,節稅才是王道,不是用買的。
費用才可以扣抵稅額,資本支出~除非當年度認例損失~限制條件很多!
enzo69356 wrote:
只要是從老闆口袋掏錢...(恕刪)

你是老板?若是,當你員工真倒霉。若不是,你怎知老板想什麼?別只會在這當酸民。
營所稅改回20%這個方向是對的
你不能因為對的政策造成企業轉嫁消費者就說它是錯的
該檢討的是企業哄抬價格的心態

這個政策包含相關配套必須整體大面向來檢視
稅改的目地是調整所得稅率結構、降低營所稅及綜所稅兩稅的差距
調高標準扣除額、薪資特別扣除額、廢除兩稅合一、股利分離課稅、股利免稅額.....等
對散戶來說,尤其是每年股利在27萬的股民,都能實質受惠
我個人是持正面的看法
蔡政府只是把營所稅調回去。

政府於99年6月再次修法,將營所稅率由20%調降為17%,追溯自99年度起開始實施。
3%的漲幅對很多人聽起來不痛不癢,但電子業賣一顆料的利潤可能是零點多趴在算的

3%要轉嫁給誰?第一客戶(終端客戶就是消費者),第二員工,第三股東

台灣資方偏偏會見縫插針,不砍7天價說年增630億成本活不下去,一例一休馬上又拋出漲價議題,說這3%對民生沒影響我是不信啦
跟工商大老去官邸黑箱吃完便當
就宣布
降低富人稅
卻加徵平民百姓的稅賦
果然是最會溝通的政府

上次也是說勞工假太多
就砍勞工七天假
蔡政府真是好棒棒
1tac wrote:
簡單試算一下
某一物品 成本90, 售價100, 年售1000個, 不考慮其他成本下, 利潤為1000*(100-90)=10000, 扣掉17%營所稅後, 稅後淨利8300
營所稅調高至20%後, 為維持8300的稅後淨利, 利潤必須提升至10375 --- 8300/(1-20%)=10375
假設銷售量不變, 成本與售價都漲, 為簡化計算, 成本與售價的漲幅皆為x
因此利潤 10375 = 1000*(100*(1+x)-90*(1+x))
可得漲幅 x = 0.0375 = 3.75%
亦即售價會從100漲到103.75
結論: 營所稅調高3%, 物價不但會跟著漲, 漲幅甚至會超過3%
還望大大指出試算的謬誤之處, 小弟很希望這樣的試算是錯的,畢竟漲價是大家不樂見的


錯誤的觀念就會有錯誤的結論.

第一個錯誤
營所稅是算抽整個公司的淨利,不是抽單個產品的毛利.

第二個錯誤,就是不考慮其他成本
成本不是只有原料成本, 人工廠房設備巴拉巴拉還有一大堆,
不可能全部依照同樣的比例往上拉,

至少這年頭要漲房租很難,
已經買好的生產設備不能再改修攤提的成本,
人力成本,嗯...這可能是另一個題目.

假設一間店有10%稅前淨利率好了
營收100元,有10元的淨利,以前(17%)要繳1.7的稅,現在(20%)要繳2元的稅.
也就是才多繳了0.3元的營所稅.

假設90成本中有30%是直接原料成本,也漲個2%好了
而且老闆很憨直,不懂的轉用其他供應商,而通通轉嫁到售價 90x30%x2%=0.54元

加總起來反應到銷售收入, 只能漲價0.84%

而真實世界裡,淨利率能到這麼高企業的不多,
做帳做到剛好損益平衡的手法太多了,

而原料成本很容易用更換供應商控制住,
甚至為了擔心漲價流失市場,3%營所稅這一點點的成本通常都是自己吸收吞下去,

會趁機漲價的只是找個藉口而已.

horizon0001 wrote:

跟工商大老去官邸黑箱吃完便當
就宣布
降低富人稅
卻加徵平民百姓的稅賦
果然是最會溝通的政府

上次也是說勞工假太多
就砍勞工七天假
蔡政府真是好棒棒...(恕刪)


工總說 ""最好要調高消費稅; 最好不要調營所稅; 所得稅高 剛剛好不用降""

連工商時報 白紙黑字都可以搞錯

反正就是找個理由來罵

真是好棒棒...
===============================================
你搞反工總的意見 大老闆會很火大的
我大概粗抓,可能有誤,敬請糾正!!

不計算業外收益,以企業前一年所銷售的商品品項數量,內容不變為基準,營業費用成本不變,包括員工薪資凍漲。

若以一般零售業的年淨利率普遍約在2~5%之間,以最多零售業的3%為基準,
毛利率取一般平均的30%,因為上游原物料的報價,與市場競爭將相互連動,故設定毛利率維持不變。

我計算零售價需上漲10% 才能維持該企業與前一年相同的企業淨利。

營所稅=企業淨利 X 17% 或20%
企業稅前淨利=年營業額 X 毛利率 X 淨利率
以一般零售業的年淨利率普遍約在2~5%之間,以最多零售業的3%為基準,
毛利率取一般平均的30%,
若營所稅要由17%調漲到20%,企業若要維持前一年的稅後企業淨利,企業的稅前需成長3.75%,
回推再與前一年相同的毛利率30%不變來計算,企業的商品售價需增加12.5%,才能維持企業與前一年相同的企業淨利!!
當然這只是推算,因為商品售價的成長,也有可能帶動淨利率的微幅上升,但是實務上淨利率上漲的幅度相當有限。
若加計可能的淨利率微幅上揚,商品售價合理漲幅應該在10%左右。

1tac wrote:
簡單試算一下

某一物品 成本90, 售價100, 年售1000個, 不考慮其他成本下, 利潤為1000*(100-90)=10000, 扣掉17%營所稅後, 稅後淨利8300

營所稅調高至20%後, 為維持8300的稅後淨利, 利潤必須提升至10375 --- 8300/(1-20%)=10375

假設銷售量不變, 成本與售價都漲, 為簡化計算, 成本與售價的漲幅皆為x

因此利潤 10375 = 1000*(100*(1+x)-90*(1+x))

可得漲幅 x = 0.0375 = 3.75%

亦即售價會從100漲到103.75

結論: 營所稅調高3%, 物價不但會跟著漲, 漲幅甚至會超過3%(恕刪)


不考慮其他成本下, 得出來的結論也未必符合實際狀況
如果要推論綜所稅+3%會推動物價漲超過3%,你不能一廂情願把其他成本都忽略掉
(你不做貼近事實的假設,又怎麼會得到貼近事實的結論)

我也可以舉例
雖然要繳的營所稅率提升了,但同時市場也增加了高所得的人,把原本要繳的綜所稅改成投入購買產品
然後讓企業因此而多賣了一些產品,反而增加了收入,結果導致企業主決定降價爭取更多客戶

對企業主來說,還是得看他面對的市場的競爭性,才能判斷漲價波動,兄臺你這樣就推論物價會漲有點太直線思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