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sation owner wrote:
要瞬間移動 那人類已經是以量子型態存在著
既然身體不是物質組成 要物質製造的房子何用?
所以大家是以會還原成人型實體的前提下在討論的,不過你講的量子型態類似佛教中無色界的概念,以下節錄自維基百科:
無色界分為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四空處,故又稱「四無色」、「四無色天」、「四無色處」、「四空天」、「四空」、「無色界諸天」;若三界分為九地,則此四界相當於後半之四地,而一一附加「地」字稱呼,例如「空無邊處地」等(佛教經典中所謂「地」是指「境界」、「狀態」的意思,例如《瑜伽師地論》、《十地經》等,皆屬此意)。復以其屬於天界,故有時亦一一附加「天」字,如稱為「空無邊處天」等。
「無色界」眾生 無有物質形色,唯存意識心住於四種無量廣大空處境界,其壽命極長乃至八萬大劫,一念常住於四種意識境界中之一種,不於外法起心動念,猶如熟睡。長劫壽命終了時,因為極大的福報已享盡故,唯餘惡報未償,往往下墮三惡道中。「無色界」眾生,因住於沒有五根五塵五識、唯有意識之境界中,故無所作為,無法超越意識境界、無法得到解脫,不離三界六道生死輪迴之苦。
無色界中,也因修行的深淺而分四種差別即無色界四空天: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在此非想非非想處天就是天之盡頭處了。
空無邊處,為四無色處之最初階段。初修無色定,必厭棄物質世界,一心思惟無邊無際之空觀,使心與無邊之空相應,這就是所謂空無邊處。
識無邊處,從厭棄外界物質世界之質礙,進一步修習內心心識,以心與心識作無邊無際之觀。此即為識無邊處。
無所有處,既否定外界物質之質礙,又否定內心心識,唯思內外一切無所有。以修此無所有觀而得生天之果報,即無所有處。
非想非非想處,又稱非有想非無想處。指此天之修行已到極靜極妙之境界,以無各種粗想而稱非想,又因其想未絕,尚有細想,所以為非非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