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不買房也不租房

Fuhoho2099 wrote:
我收入24K但我不買(恕刪)

沒啥上進心,
不過你開心就好,
不作奸犯科,
安分守己工作,
也沒人能批評你什麼,
到時找一個願意嫁給你的女生就好。
結婚之後麻煩才開始,不是老婆怨,就是老媽嘆,
我總想女人何苦為難女人?但現實就是很多這樣的,
不住在一起,兒媳婦多是孝順的,婆婆多是好的,
住在一起就不是那回事了,老婆會吵著搬出去,
問題是到時你有能力搬出去嗎? 如果沒有能力,有得吵了。
雖非絕對,但機率很高,至少我看到的超過7成以上,
正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賺24K,說實話,我覺得挺丟臉的,比我30餘年前五專畢業工作兩年時的薪水都少,
即時可以繼承父母房子,結婚後不生小孩?不需要奉養父母? 老婆會工作幫你分擔家計?
父母老病不需要照顧? 那個照顧是非常花錢的,我現在一個月花超過3萬塊錢在照顧我媽媽,
如果不想花這個錢或是花不起,需要自己照顧,誰來照顧? 老婆? 還是你?

忠言逆耳,如果抱著這樣的心態,不求增加收入,勸樓主單身比較好。
LeoTaipei wrote:
世事之難處 , 在人心 !!

網路上出現一篇推文 , 是一位準備要結婚的男士 , 苦於面對他未來的丈人 , 要求他
把他家庭資助以及自己積蓄所要買的價值 1,800 萬新房 , 登記在他女兒名下 , 否則
就不應允他們結婚.

我的侄子也剛好在最近已經登記結婚 , 即將入住的新房是女方的父親買給他寶貝女兒
在 台北車站附近的新廈.

兩相對比 , 就可以體會到 , 身為人父 , 想要自己小孩可以過的幸福無憂 , 就應該要
從自己本身做起 , 要有能力給下一代資源 , 不是去為難另一個家庭.

而要是自己在經濟上有困難 , 也不應該開口去干涉年輕一代對重大資產的配置 , 因為
那是她們小兩口共同的未來 , 年長一輩不應該下指導棋.

姻緣的真實意義 , 就應該是 , 禍福與共 , 合諧平和的共渡一生 , 才是正道 , 婚姻的
章節還沒開始 , 就如此計較 , 如何能同心共同面對未來的挑戰 ?

幾天前 , 正好有人問我 , 準備要留多少錢給自己的女兒 ?

我的回答是 , 我從不認為金錢是我能給我女兒最好的東西 , 能給予多少 , 也不重要.

前幾年在一家日本料理 , 看到一對外型出眾 , 對談條理有序的男女 , 跟一位中年人
一起吃飯.

言談中知道 , 這位金主把自己繼承的土地 , 像銀行貸款一筆很大的金額 , 投資在這
2 個人所經營的公司.

他們所營業的項目是當時很火紅的醫美材料進口銷售.

而這位地主就很得意於 , 自己只要付很少的利息給銀行 , 取得資金 , 轉手投資這一
家公司 , 就可以有很豐厚的收益.

但是我很清楚 , 他是遇到了詐騙集團 , 貸出來的本金很快就會被侵蝕殆盡 , 到頭來
他很可能連祖產的土地都保不住.

所以我長期以來都認為 , 人生正確的方向 , 應該是 , 認真積極的累積自己的智慧與
經驗 , 然後點點滴滴的蓄累財富 , 由無到有的漸進 , 才會真實的領略到生命向上的
美好 , 也印證了自己的存在價值.

而不是奪取或是繼承很大筆的財富 , 但卻因為自己的無知與狂妄 , 看著財富漸漸地流
失 , 但卻又無能為力.

今天看到一個對岸談消費心理的視頻 ..

提到 2 個很不錯的新詞 , 一是 身份焦慮 , 另外一個是 , 房子是租的 , 生活不是 !!

人生在世的生活 , 很難完全不牽扯到金錢 , 而也因為如此 , 我們的生活就很可能被
賺錢與消費所綑綁.

行銷之術 , 就是透過激起一般民眾的 身份焦慮 , 來達成行銷的目的 , 像是豪車品牌
所推出的入門車 , 就是希望透過比較低的門檻 , 滿足人對身份 ( 社會階層 ) 的渴望.

昨天聽到一個令人吃驚的統計數字 , 提到 , 美國有色人種變性人的平均壽命竟然只有
35 歲.

原因就是 , 如果一個壯碩的黑人男性 , 因為自我性向認定的關係 , 把自己變性成為
女性 , 其外貌所呈現出來的感覺 , 確實會讓很多人感到難以接受 , 而她們又需要在
一些聲色場所服務求生 , 所以被槍殺的機率就很高.

而現任的 英國首相也提到 , 一個有跨時代思維的創新者的出現 , 就會帶領整個國家
甚或是全世界 , 走向新的方向 , 有新的革新 , 對人類文明的進展有很大的助益.

但是前提是 , 現代的社會要能有寬大的胸懷去接納 , 行為跟想法與一般人的刻板印象
有差距的異類 ..

因為往往就是這群非常稀有的 異類 , 會帶給社會 , 國家 , 乃至全人類開創性的救贖.

最近常常會看到有年輕人上網抱怨 , 他的父親把祖產變賣 , 四處投資後所剩無幾 , 深
感委屈 , 因為原本要傳承給自己的家產在上一代就被耗盡了.

看到這一類的發文 , 我心裡想的是 , 不論年輕人的想法是否正確 ,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
這一個家庭的家長沒有能力跟擔當 , 年輕的下一代沒有志氣也不知感恩 , 家 , 缺乏令
人震奮向上的動力 , 其實問題比失去的金錢還來的嚴重.

人之所以會健康與長壽 , 多因為是我們有自癒及修復的能力 ..

而家庭的組成也是 , 如果家人的心凝聚在一起 , 有決心跟勇氣 , 共同去面對大環境的
挑戰 , 那怕現況是一無所有 , 甚或是背負債務 , 也能繁衍生息 , 漸入佳境.

像是很多的移民 , 到新的國度求生存 , 也都是因為家人緊密連心 , 面對挑戰 , 才能
在異地生存 , 開枝散葉.

前幾天在溫泉池邊聽到一位老先生 , 提到 台積電是美國對台灣的投資 , 也把過去台灣
經濟的發展成効 , 歸功於 美國來台灣的投資所致.

這與真實的情況有很大的差距 , 而之所以會有如此說法的合理解釋 , 就是政治的動機.

原因就是這位先生是堅實的深綠 , 一切有關於 國民黨或是對岸所對 台灣有所幫助的事
績 , 都要全盤的否認跟黑化.

就像是這一次 高雄罷韓的成功 , 只會讓我感覺 南台灣是一個政治凌駕經濟發展的區域
, 未來景氣的持續低迷將無法避免 , 因為以投資者的角度來思維與評估 , 長期投資
的風險太大.

剛剛在雜誌上看到一對在義大利的夫妻 , 兩人都沒有固定的正職工作 , 因為疫情的關
係 , 存款耗盡 , 已經到無力購買食物的困境 , 需要靠接濟度日.

誇張的是 , 他們有四個小孩 , 原本還想要有機會能讓家庭脫貧 , 但是現在只求能活下
去就好了.

不管是國家 , 企業或是家庭 , 身為領導人 , 就不能有天真與不切實際的想法 , 因為
錯誤的思維 , 拖累的不只是自己本身 , 還會牽連命運被綑綁在一起的人民 , 員工 ,
或是家人.



Leo前輩這一席話,令我感觸良多,受用很大。好好收藏,時常謹記。謝謝
最好爸媽還有一筆存款你才會好過
獨生子如果光繼承房子壓力其實也不小
雖然住的問題解決了
爸媽年老後手腳不靈活了
需要人家照顧,去醫院,慢性病,復健
甚至安養院,看護
24K就可以高枕無憂?
想來可怕
holyjason wrote:
24k



24k當然不用考慮買房的問題
就算沒的繼承也買不起
treasure1314 wrote:
領著4~5萬的月薪在台北
只能當 永遠的月光族(恕刪)


你要不要說一下在韓國的越配

也是領4-5萬台幣薪水在首爾

對了、韓國一瓶礦泉水就50台幣

在韓國首爾就能活著好好

到了便宜物價的台北

應該至少能存了不少

何況,我雙北的同學幾乎每個人家裡都有房子

而且,多數同學都是家裡兩三間

結果,現在小孩只養一個、二個
safakasa wrote:
24k當然不用考慮買(恕刪)


100K也要不吃不喝10年以上
qiyunn wrote:
沒啥上進心,不過你開(恕刪)


你要不要去看看

一般人結婚容易

還是那些很會讀書的結婚容易?

學歷越高越容易不婚

學歷越沒啥上進心,幾乎都結婚生子了
Lisa_Hsu wrote:
人少沒人跟你搶遺產但(恕刪)


你現在生子也只會1、2個子女

你應該更擔心自己老年才對

現在人多數還願意照顧長輩


但二十年後的時代

你老了,別以為你子女會願意照顧你

歐美就是因為老人都不會跟子女住

什麼都要靠自己

老人生活環境很可憐哪
Fuhoho2099 wrote:
我收入24K但我不買(恕刪)


羨慕樓主,有房子可以繼承真好
像我這種沒房子可以繼承的,
只好拚越早買房越好,只為了省房租
我省吃儉用,2017年我30歲時買下人生第一間預售屋
當自己的生日禮物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