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坪制只是簡單的單位換算為什麼做不了?

回文太多了我只看了幾頁

我覺得有些人搞錯了
因為他們問「以為改成實坪房價就會降低嗎」

我覺得要求改實坪的主張,目的是「看出房子實際有多貴」而已

不是嗎
米田共青 wrote:
內政部已有你所謂的實...(恕刪)


預設值很重要。
挺拔的風中蟾蜍 wrote:
不反對這樣改,但看不...(恕刪)



台灣人會突然發現台北房價比東京市中心貴而已。
ugogy wrote:
實坪制是什麼意思?

權狀只有室內坪數?還是室內坪數+後陽台?或是室內坪數+前後陽台?

當你去比較10個建案,有的有陽台有的沒陽台,這樣能一目了然?

啊還不是要算,但是算數對01網友好像很困難
正常人只會關心花了多少錢,有多少可用面積而已
誰管你權狀多少? 
現在的人會關心權狀多少,不也是因為虛坪制的關係嗎?
說穿了就是怕買貴了,買到一堆無用的公設!
yoyo0719 wrote:
先不說舊權狀要重搞的(恕刪)


我認為目前要最簡單的作法就是什麼都可以"先"不要改,只要立法一條,所有的廣告、行銷、宣傳、比價等等,每坪多少錢,只能用"主建物坪數"當分母,"總價"當分子。

PS: 總價要不要先扣除車位預設價格,可以討論,無所謂。
PS: 陽台坪數要不要算、打折算,可以討論,無所謂。
PS: 房價要漲要跌,不重要,無所謂。
房市背哥 wrote:
我想,實坪制的問題不在於數學,而在於貓膩或直覺。

講房地產比較複雜,用一個簡單的比喻,
今天去餐廳吃飯前,看到兩間菜色差不多,
比價網站一查,
A餐廳是餐費550元+用餐後10%服務費=600元
, B餐廳是餐費包含服務費=600元,
消費者通常是依據直覺行動,懶得去追究原因,畢竟吃飯前還要算數學太痛苦。
最終市場會剩下是A餐廳, 而B餐廳總價相同,卻遭市場淘汰。

反之,若是此時政府強制介入,規定不能收10%服務費,
則此時整個市場必定一開始都用數學推算方式,將價錢全部調成B餐廳的方式=600元,
這價錢會維持一段時間,之後消費者覺得6開頭太貴,開始有餐廳漸漸下調10元,20元....,
一段時間後,價錢回到550元,總價值不變,但價錢卻莫名其妙下降10%。

這應該就是實坪制跟虛坪的真正差別吧!


有點想太多,我要賣房子賣的就是總價,我購入成本300我就是賣300以上

用虛坪20坪就是一坪賣15萬
用實坪12坪就是一坪賣25萬
用實際地板面積10坪就是一坪賣30萬

管你用甚麼換算方式,我就是要實實在在拿到300萬以上的總價我才會賣,不然我也是繼續放著租人


想要房價暴跌
最快的方法就是改貸款上限,改成5成,你看房價跌不跌爆,但就算跌爆你還是買不起,因為頭款要5成
ap12 wrote:
回文太多了我只看了幾(恕刪)

實坪制除了房價變貴,有公設管理費的也會變貴哦!
之前在溫哥華市區看房,一間實坪約15坪的房,先不說它房價多貴,每月光管理費就約台幣1萬2,只有白天有管理員,有人收信,沒有游泳池,沒有ktv,沒有健身房等設施,你就要考慮是不是買的下去,長期持有且沒有住就是一個成本了,這和台灣習慣太不一樣了。
實不實坪買房及維持成本加起來會不一樣?重點還是你有沒有錢可以買房吧!
說公設沒差的人

先看看這個新聞
美河市公共車道變公設賣住戶 居民抗議日勝生

捷運聯開案美河市社區再生糾紛!美河市住戶向台北市議員王鴻薇投訴,美河市社區二樓區有一條約1公里長的室內公共車道,可連通新店區環河路及中華路,依環評計畫需提供給社區外民眾通行使用,管委會主委李俊龍控訴日勝生在住戶不知情下,將公共車道產權灌入公設面積,造成全體住戶6.6億元的權利損失,要求合建的捷運局和日勝生賠償。

美河市大概1700戶, 等於每戶多花$38.8萬買條馬路.......... 還要多繳管理費喔

實坪制, 建商無法完此花招, 買的人也不需要是看圖, 審條文專家
有些人說實坪制不會影響總價,意義在哪裡
我覺得是搞錯重點
反問:不影響總價所以實坪制就不該做了嗎?
總價會不會變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該分明的東西就不要混在一起
愈清楚愈好,愈簡單愈好,愈是能被驗證的愈好
archeryang wrote:
實坪制除了房價變貴,(恕刪)


是啊
很多人就是不想要其他硬給的阿雜公設啊,所以買價廉沒有什麼公設(而且心裏確實知道主坪數)
很有錢的買各種設施都有的(一樣也知道主坪數,只是更知道還有其他)
所以⋯⋯知道,且確定找自己想要的
豐簡由人,不是嗎(正熱議的陶朱隱園不是還有車子升降梯嗎,要買的喜歡就好别人無異議)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