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更室內一坪換一坪好難

JINDERLANDOFFICE wrote:
為什麼一樓要求的比較多??

一樓的土地持份跟你一樣多......但是價值比你多
A博
而且都更拆屋前本就會對原有建物各戶作鑑價,一樓肯定比你高
un3354
這版講到重點,1F 改換樓上,不做台北市6線道店面包租公。後續包租公有差異,不用經濟行為思考,只想等樓塌,慢慢等吧!
都更後成新建物,七八十年後又要都更,住的人更多人,問題又更多。永遠無限循環。歐洲國家百年歷史老屋一堆沒有都更問題嗎?
kaworu.liu
人家不會狂下雨狂地震且人家年年都有高額的整修,日本也差不多,房子不會像台灣一樣住鬼屋
asd125968625
歐洲百年老屋都是獨棟的,土地沒有分割持分,台灣就是錯誤的集合住宅政策導致房價高漲
其實也不是說人貪,而是公寓30坪,它就是30坪
沒什麼公設不公設,你都更勢必要搞個什麼30%公設的...
甚至更高,空間平白無故變小,要都更的理由? 為了愛?
為了都市美觀? 我們有看起來這麼大愛嗎?

1.電梯
2.管理員可以收東西
3.方便倒垃圾
4.停車位

大概就是這樣吧,我其實只是想停車位而以,空間小倒無所謂,但是別人的想法總是和我不會相同的

像我甚至覺得如果可以的話,核電廠放我家旁邊,讓我一輩子用電免費更好
但是 就只有我這樣想啊...
http://senmingkao.blogspot.tw/
lyl817 wrote:
這篇文非常有感小弟住(恕刪)

這種11個人出來選廠商的合法性有待質疑,首先每一位主委手上有自己社區50%的都更同意書?
每一位主委下面有都更委員先進行投票?
很多人都開始想用委員會名義開始搞都更,因為根本沒人想幹義工委員,所以輕易就能當上委員然後用委員會名義發號施令,但是委員會是不能處理都更事務的,必須由住戶發起的更新會來運作
依照新北市現行住宅1p基準容積300%
1*300%
+獎勵50%(大多為48%左右)
公設
坪效約1.6倍
你就知道建商多好賺。(合約最重要注意是如何分配方式。面積分配還是價值分配,價值分配就更要注意小心,建商最會在此動手腳)
更要知道不要找一些小建商。。銀行一生息
連利息和房租補貼的付不出來就倒了。。。最近就不少。

還有建商的容積轉移至少給地主15%(一般形情)...這部分建築成本是建商自已出)




其實都更或危老所有興建資金都來自地主的信託融資。
建商成本就只有幫地主出的銀行2~3%的利息、房租補貼、營業成本。其實建商支付成本不會超過總營建成本20%。
買1000萬的房屋,建商必須開立300萬發票給買家。(這是財政部規定的。營建成本包含利潤及營業稅5%)
免費的當然難

看實價登錄的合建戶
大概都是半價到七折
jeffwang55
這真的太不專業了實價登錄看到半價或是七折 多半是住戶自己執行二親等買賣....建商才不會笨到去賠錢賣給住戶或破壞整個社區的價格...沒經驗也不做功課就可以亂發言 網路真是好地方
海砂屋 + 都更獎勵 => 屋主吃不到. 建商也要拆除成本+蓋新屋成本+賺錢
他們拿到的坪數若不夠多.就不會幫你重蓋. 除非屋主要自己掏錢.

都更實際算法就是把等同你老屋賣給建商.再跟幫你都更的建商買一間新蓋好的.
假設你原本權狀40坪老屋.估價師估50萬/坪 = 你老屋價值2000萬.
拆除後的蓋新屋假設價值90萬/坪
那你要買到權狀40坪=3600萬
再怎麼算也不太可能
另外就是老屋權狀40坪室內可能36坪.
新屋權狀40坪室內能有28坪都算不錯了.
最重要的是建築成本的問題。

我有間桃園區是中心商業區的三層老公寓,建物原來的容積只用了180%,依照現行法規加上危老獎勵,容積率可拿到480%,所以前年三不五時接到開發商詢問都更意願,但是經過去年的工料大漲,幾家開發商馬上神隱了。
大家都想要蛋黃區....

看人家上海都更的方式更刺激.........

是說我這也是有幾組人來談 , 不過都是不了了之......
2330di wrote:
在這個板上就不廢話了(恕刪)


建商喜歡商三的都更
因為建坪率560%可以一坪換一坪室內面積....
但是人性本貪
這樣住戶還不滿足還在吵
一樓的店面,頂樓的加蓋
都要求更多...
每天選擇什麼都會永遠的失去這一天 所以不需要在爛人與爛事上浪費一秒鐘~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