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本人遭遇鄰損案仍為現在進行式(理德建設鄰損案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59&t=2884193&p=4#40597266),目前僅就本人理解及經驗層面與大眾分享,日後若有新的發展或領悟,將在本文中持續更新。先就鄰損可以參考的法規資料列示如下:
1. 台北市/新北市 建築物施工損壞鄰房事件處理程序(各縣市均有本自治程序)
2. 臺北市/台北縣 建築物工程施工損害鄰房鑑定手冊
3. 刑法第193,353~354條
4. 民法 (太多相關條文, 無法詳細列舉)
5. 建築法第26,58,69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構造編第62,78,121-3,123,127-1,130-2條
6. 行政程序法 (規範公部門應有作為)
7. 不動產估價技術規則

當住家旁有建商預備深開挖地基時,若住家離工地水平距離在預計開挖深度的2~4倍(各縣市規定的倍數不一)內,為釐清建商施工責任,通常應對範圍內(例如工地預計開挖12公尺,半徑24公尺即屬範圍內)住戶實施施工前現況鑑定(委請第三方公正機構,鑑定單位由起造/承造人指定),以確認若發生鄰損事件時的責任歸屬。

施工期間若遭遇鄰損,建議受損戶應秉持下列處理原則:
1. 通知施工單位對可能造成立即性危險的設施(水、電、瓦斯管破裂, 危安建築體…)進行補救。住戶同時應以畫面記錄所有損失狀況,並實施定點監測(如下圖),觀察災情是否擴大。
建商開挖地基損鄰因應經驗分享
建商開挖地基損鄰因應經驗分享

2. 雙方應協商委請第三方公正單位進行損害鑑定以及修復補強/補償費用鑑估:
A. 最佳的鑑定時間點在其建案頂樓板完工日3個月前進行, 此原因為建商在建築結構體完工前, 對周遭環境及建物均持續影響。若無法堅持等到上述時間點,至少須待其蓋到一樓時(地下層完工)再實施鑑定。
B. 鑑定單位的選任須協商後決定,經驗上建議以結構技師或土木技師公會為主要考量-切勿與建築技術學會以及台灣省結構工程技師公會合作之奇泰測量工程合作(註1)。基本上勿任由建設公司指定鑑定單位,且公會名稱與地址,與鄰損所在地無關,例如鄰損地在苗栗,可找台北市結構技師公會鑑定),費用由建設公司負擔;若建設公司規避,可自行邀請技師公會檢定後,費用計入爾後賠償費用內或請政府主管單位出面協調建商負擔。
C. 鑑定過程與重點: 雙方均應派員陪檢並簽名,由住戶帶領結構技師針對疑似毀損牆面、地面(以上須將磁磚列為重點)、樑柱(檢視是否有剪力裂縫)、門窗卡緊或自動啟閉、漏水壁癌、頂棚漏雨、地面傾斜積水…一一鑑定;傾斜率測量亦應符合鑑定手冊規範,盡量每一面牆均施測(4面牆8個檢測方向)。再者,若建商所為的復原工程未達損害前標準,仍可視為未復原(完工不代表完成復原),在損害鑑定時仍可請技師估列!最好先行閱讀鑑定手冊內容,瞭解自身權益。

3. 電話聯繫並且函文縣市政府主管機關(通常為建管科或工務局),詢問因應方式並請其勘查工地及受災現場,並將該建案列管,雙方未和解前,暫停核發使用執照;災情持續擴大時,應令建商停工。並督促建管單位務必以文書回應。此時請孰悉行政程序法與地方政府相關鄰損處理法規, 瞭解公部門應有作為(或逾越法規對己不利之作為)!

4. 取得技師的鑑定報告後,應詳細閱讀內容並比對施工前報告數據(技師雖為專業, 但仍會犯錯, 筆者在親身經歷的4份報告中, 有3份找到瑕疵或不合邏輯處, 前提是須先詳閱技師們應遵循的 "鑑定手冊")。若報告無誤,接著就是肇事損害雙方開始漫長的協調程序,建議每次會議應製作會議紀錄且錄音/影存證,每項共識應論及詳如5w1h的縝密,且追蹤前次會議進度,以保障雙方權益,避免建商推拖拉的敷衍心態。

5. 當建商願意坦誠面對受損戶的合理要求並解決問題時,相互尊重並給予其適當的時間解決問題;但若其抱持虛與委蛇、反覆無常或時而威脅的態度處理問題時,就不用溫良恭儉讓,大家一定能想出各種方式(白布條, 記者報導, 訴訟程序…),讓建商正視、回應進而解決合理訴求,或是透過政府主管單位開協調會,2次(或3次,各縣市規定不一)協調會後,若仍未達成協議,便進入訴訟程序,建設公司須以受損戶名義提撥加成之擔保金至法院,建商建案方能取消列管並取得使用執照(建商復原責任不因此而消滅)。另外,當建商復原工程未完成驗收或賠償未達個人合理標準且入帳,切勿簽立和解書。

6. 房屋確定受損且傾斜率大於1/200以上(如1/180, 1/100, 1/50...技師有估列非工程性補償費用),便衍生有房屋減損價值, 可向建商求償(註2)。建商百分百不願承擔市值減損的責任, 受損戶亦別擔心訴訟程序成敗(絕對百分百勝訴, 只是不動產估價師鑑估市價減損的金額多寡相較付出訴訟時間心力的比例問題而已, 請自行衡量), 惟實務上, 法院會將損害報告之非工程性補償扣除(因為其意義含有部份市價減損的意味), 再加上不動產估價師鑑估減損金額(通常大於結構技師的金額),另外法院會將判決金額加計利息(5%, 自提出訴訟起算, 對受損戶而言足夠彌補訴訟上的時間成本)

7. 建商未取得使用執照前,依建築法不得接水/電及交屋使用,若建商違反,舉報政府主管機關,若主管機關無做為,建議請民代或政風機關介入。

8. 務必把握訴訟時效規定--依民法規定, 鄰損戶在知悉侵權發生時, 二年內不行使權利視為消滅。但有民法第129條所列情事(如聲請調解...), 視為時效中斷。若政府調解未達和解共識下, 須在最後一次調解會當日起算半年內提出訴訟, 否則視為時效不中斷! 多利用法律扶助基金會, 政府提供免費的法律諮詢來解惑心中疑點, 而且同一問題多諮詢幾位律師, 較能得到客觀的答案, 畢竟律師見解不同, 經驗不一, 得到的答案也會不同。建議上 司法院網站> 法學資料檢索> 裁判書查詢 找尋有相關鄰損訴訟經驗的律師, 通常獲得的答案較準確!

註1:台省結技鑑字第2285號報告竟發生部分住戶傾斜率量測錯誤狀況(與台省結技鑑字第2515號與台灣省土木技師鑑定比較)
註2:實際案例與法院判例-最高法院民事裁定一○二年度台上字第一七七○號與該案高等法院判決 (相關案例不勝枚舉)
感謝分享
祝福大大早日圓滿處理完
五分奉上
黎明曙光 wrote:
由於本人遭遇鄰損案仍...(恕刪)
<更新> 理德建設至今2年半未積極面對受損戶問題, 逃避責任。2015/4/7在縣政府最後一次協商, 因為有6戶因損害輕微, 訴訟程序冗長, 不得不與其和解, 剩餘受損最嚴重的2戶, 因建商提出的賠償條件讓我們還需自掏腰包進行復原工程, 所以只能接受訴訟一途!

回首這段期間, 建商還在本網站抹黑受損戶(請自第18樓發言開始看), 我們辛苦多年掙來的安身之所, 被其毀損, 還飽受其誹謗攻訐, 身心受創, 建議竹南, 頭份人認清此建商的真面目, 其下一個建案"杜夢灣" 即將開賣, 在此拆除該建商的面具, 讓大家看清楚!

中天新聞報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1zI-jclFY
三立新聞報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H3RXQz4kgs
(順便澄清三立的報導: 我們並未要求20%的市價減損, 而是請建商邀"不動產估價師公會" 鑑定房屋現況是否有市價減損? 減損幅度為何? 遺憾的是自提出此要求至今1年多, 建商始終逃避)

黎明曙光 wrote:
由於本人遭遇鄰損案...(恕刪)


最近也遇到損鄰事件,感謝樓主分享


黎明曙光 wrote:
由於本人遭遇鄰損案...(恕刪)



黎明曙光 wrote:
由於本人遭遇鄰損案...(恕刪)



樓主近況如何??
[結案更新報告] 本案終於在今年4月底於高等法院宣判後,畫上休止符.
理德建設判賠受損戶房屋減損價值(土地+房屋減損)並加計利息,雖然桃園市不動產估價師鑑定房屋價值比當期一般市價為低,然受損戶幾經評估後,再上訴可增加之賠償金額可能與付出之費用(裁判費+估價師再鑑定費)相當,故不滿意也得接受!所以,法院審理期間之鑑定單位的選任相當重要,估價師建議找台北市估價師公會或遠見估價師事務所,因為上開單位較具經驗且不會與過往法院判例結果相去甚遠,不致發生本案於一審時,永大估價師認定鄰損賠償不含土地價值之離譜情形!
黎明曙光 wrote:
由於本人遭遇鄰損案仍(恕刪)



感謝分享。加油。





感謝提醒
感謝樓主分享~!

花很多時間整理並無私分享給大家,感謝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