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仲在意的應該是成交量 有成交量才有佣金可言
不過從這陣子的交易量下跌來看
房仲應該是要在這種局勢下去跟進想策略的
我想不懂的是 我遇到的房仲多半還是多軍的想法和訴求:
『現在不買以後會再漲』『台灣房地產只會漲不會跌』...
可是台灣的薪資已經卡在那裏很久了
這樣的推銷方式真的長期可以無限制催動買氣嗎?
買氣急墜時 房仲能有換位思維去催動買氣嗎?
比方:
『現在是高點 這樣的開價會乏人問津』 而不是去慫恿賣方溢價以幻想行情掛賣
總之當市場已經是買方市場時 站在賣方立場真的可以繼續促進成交嗎?
在591上面 我看到很多屋主明顯不是投資客 (自住中、沒有裝潢或是一開始拒絕房仲打擾的)
但是掛賣很久都賣不掉 一樣的描述、相片、傳單說明這些物件持續以幻想行情掙扎著在多個管道、房仲手上掛賣數個月(甚至有報復性加價繼續賣的怪象)
我只能猜想屋主要不然不急 不然就是挑自己想聽的編織的夢來做
在台灣房市多年來持續漲的情況下
說真的 賣家在這個高點的震盪期 是沒有賠錢在賣的
甚至如果他們相信『短空長多』的話
在這波整理行情中先現金入袋為安 再去逢低買進不是更好嗎?
還是大家真的相信房市會『永遠』上漲這種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