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的刺激經濟,已經無數次被市場打了耳光,這次本來只提“微刺激”,動用的只是財政手段,以及給中小企業減稅。但是,由於中國經濟這條病貓實在接近死亡狀態,不得已搞起來強刺激。與財政刺激不同的是,這次刺激使用了再貸款和定向降準兩個手段,再次進行強刺激,有用嗎?回答是否定的。
再貸款是什么意思呢?我們都知道中國政府債務堆積如山,發行債券如果賣給其他國家那是不可能的,因為人民幣在國際上毫無信用無人會買,再說這么多年窮的叮當響的中國政府在債務堆積如山的情況下,天天在國際上充有錢人,去賣債券給其他國家本身就是一個笑話,所以,賣國債融資行不通。我們知道中國的貨幣泡沫信貸泡沫是歷史上其他任何國家都從未出現過的超級大泡沫,銀行貸款的最後一條防線存貸比都被中國央行拆除,有多少存款就貸出多少錢成為公開,中小銀行為解燃眉之急,更是使用多種信貸工具瘋狂放貸,早已無錢可貸。再貸款的重新出籠,完全可以認為,在中國經濟大幅衰退下,政府已經窮盡一切力量也只能搞錢投資。末日瘋狂又在上演。
再貸款,就是無錢可貸的情況下,由央行印鈔投放給指定的銀行。據銀行間市場傳聞,央行近期給國開行發放了3000億元再貸款,或用於推進棚戶改造。有訊息稱,4月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國開行推進棚戶改造,央行即對國開行發放了再貸款,規模為3000億元,並不是傳聞中的5000億。而傳聞稱,國開行在4月已獲央行再貸款1000億元,5月初獲得500億元,5月20日再獲得500億元。盡管這條訊息,央行並未證實,卻並非空穴來風。
再說說定向降準,目前的定向降準只是以支援三農的名義實際上是用於拯救頻臨破產的大量的農商行,這種手段既不是支援三農也無力拯救農商行,只是維穩一段時間而已。所有以后只要是定向降準對市場都是毫無作用的,維穩也只是一段時間而已。這些錢投得越多,中國經濟的危機就越大。
中國的投資已經毫無拉動經濟增長的能力,只能擴大負債和加劇危機的發生。高鐵,正在往戈壁灘挺進,這是多么可笑的事,那里有多少人來人往?需要什么高鐵呢?棚戶區的改造無非是多建一些無人住的房子,這種gdp有何用處?在美元貶值周期,中國的投資是可以拉動經濟增長的,但是,從2014年美元開始進入升值周期,中國已經不知道過剩了多少投資產能,僅僅只要消化這些產能,就夠中國人民干上20年。這種現象,在上世紀的八十年的拉美,九十年代的亞洲都曾經發生過,完全不新鮮,中國只是重復泡沫的破滅而已。
中國房地產和中國經濟一個德行,已經完全陷入惡性循環,只有一條路,那就是不斷的探底,房價將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一直跌破2008年的低點,中國經濟將回歸理性。沒有人民的富裕,就不可能有國家強大,這是真理。
在房產交易部分,則以杭州房市最為慘澹,上半年成交量較去年同期腰斬。
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昨(4)日公布最新的「2014年上半年中國主要城市房地產市場交易情報」,內容顯示,在35個主要監測的城市中,高達9成城市的成交面積較去年同期下降,顯示住宅需求明顯降溫。
其中杭州成交量降幅最大,高達51.33%;下降幅度第2的是北京,降幅為47.23%;廈門位居第3,下降45.35%。35個城市中,較去年同期成交上升的只有南昌、合肥和溫州這3個城市,南昌的增幅為43.55%。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數據也印證了同一趨勢。今年上半年全大陸的54城市合計住宅簽約套數為113.9萬套,此一數據較2013年同期下降23.7%,其中一線城市房市成交跌幅達到了31%,二線城市跌幅也有34%。
儘管成交下降,但房企卻持續推出新建案,供過於求也讓不少城市的建案庫存攀升到警戒線邊緣,接近2010年以來最高水準。
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指數研究院監測的14個主要城市的房屋庫存量較5月增長2.78%,來到今年新高水準。其中上海、廣州、青島等地庫存更接近2010年以來新高,北京的庫存亦突破980萬平方公尺,來到2014年以來高點。
由於房價出現鬆動跡象,部分地方政府也開始調整並放鬆房市調控政策。除了呼和浩特已明文取消限購令;濟南也表示,正在研究調整商品住房限購政策。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目前多個一、二線城市房價已出現局部區域調整的跡象。鑒於地方政府對於土地財政的依賴,這波房市降溫可能讓30多個城市取消限購,透過放鬆政策達到刺激房市回溫,以維持土地價格。(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黃欣/綜合報導)
otto1826 wrote:第二段開頭就是一個笑話....
中國大陸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公司債發行規模最大的國家。但大陸經濟成長趨緩加上企業財務狀況變差,卻也導致全球整體企業風險攀升。
華爾街日報報導,標普在今天發布的報告中估計,截至2013年底,大陸公司債餘額已達14.2兆美元,相較之下,美國公司債餘額為13.1兆美元。
標普表示,大陸2013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未償公司債規模最大的國家,比標普原本預計提早1年。
今後,大陸新增債務和融資需求預計將在2018年達到20.4兆美元,約占屆時全球總量的1/3,而美國則可能會在14兆美元左右。
標普分析,儘管大陸當局極力控制信貸成長,以調整由投資帶動成長的經濟結構。但近年來陸資銀行充裕的資金供給和國有企業大規模的資本支出,仍促使大陸公司債規模迅速成長。
標普警告,財務狀況惡化、經濟成長趨緩、融資管道趨緊和利率升高,結合起來對大陸企業借款者構成嚴峻的挑戰;大陸是全球第2大經濟體,大陸企業部門遭遇任何重大挫折都可能迅速蔓延到其他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