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國際金融巨鱷之稱的索羅斯(George Soros),近期不斷發表唱衰中國市場的相關言論,認為中國憑藉舉債推動經濟,猶如重演美國金融海嘯爆發前的景象,對此,財金文化董事長謝金河在臉書發文表示,中國新增貸款改炒房,泡沫將越吹越大,恐引爆中國經濟下一個大災難。
謝金河分析,中國龐大的新增貸款中,大約有3兆人民幣(約15兆.1台幣)流向房地產市場,其中個人購屋貸款增加1兆人民幣(約5兆台幣),房地產開發商到位資金高達3.1兆民幣(約15.6兆台幣),不難看出房市泡沫越吹越大的「危險」程度。中國今年又變成引股入房,資金炒高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雖然房地產熱絡,成為提升GDP的推手,但靠著信貸膨脹催出來的經濟成長,恐怕也是造成中國經濟不穩定的關鍵。
除了房市值得關注外,謝金河也表示,中國GDP簡直是個魔術數字,如果拿地方公布的GDP統計數字來看,全中國平均估達8%,但中央公布的數據只有6.7%。去年的情況也是如此,地方公布的數據加起來,竟比中央公布的多出2405億人民幣(約1.2兆台幣),這種中央與地方公布GDP每年「打架」的現象,也意外成為中國努力追求高經濟成長的奇妙「亮點」。
泡沫快吹破的前兆
大陸的房地產的確可怕..............15兆台幣流向房地產...................
等潮水退了 就知道誰光著腳鴨沒穿褲子.....
2016/4/25 13:05
自 2014 年 11 月中國股市開啟大牛市之後,中國資金一路從股市、債市,游入房市,如今中國炒家有個新的陣營-商品期貨市場。
據《彭博》報導,期貨市場近日過於火爆,讓中國 3 大期交所一起出手,上海、大連及鄭州期交所藉由調高手續費、提高準備金或發出警告,希望平息這股一窩蜂。但短期間效果有限,周四螺紋鋼合約交易超過 2.23億噸,比起中國全年產量還高。
上海德邦證券分析師 Zhang Guoyu 表示,中國資金已經由股市、債市,改投入大宗商品,近來愈來愈多人開設商品期貨帳戶。
交銀國際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洪灝表示,大宗商品附加槓桿的可行性,讓交易者無法抵擋誘惑。「這群人已經瘋了,槓桿扶搖直上但最終還是會下落,這和2015年股市兩融額度的走勢非常相似。」
鋼價的上漲不僅在期貨市場,在建築活動加速的推動之下,現貨鋼材出現短缺,價格一路攀高。今年以來,螺紋鋼平均價格的漲幅已達 57%, 3 月在鋼鐵快速增產之下,螺紋鋼庫存仍在下降,代表著供應短缺。
KGI 亞洲經紀業務主管Ben Kwong表示,市場中有很多流動性,投資者正在到處尋找投資機會,看上大宗商品市場,主要是受到近期價格反彈的刺激,但這完全是投機行為。
上周五期貨回落,交易量稍降,螺紋鋼合約下跌 4.8%,至每噸 2619 元人民幣,結束近 6 周的強彈。與原物料指數平均跌 2.7%相較,上證指數則小漲 0.2%。
德意志銀行指出,中國商品期貨上周交易金額達 3500 億美元,(約與 A 股去年最熱時期接近),是 2 月 1 日當周成交額的 17 倍,當時的交易金額約 200 億美元。
螺紋鋼近期的走勢與 2014 年 11 月之後的上證指數,有驚人的相似度,近期會先見修正,約 3 個月後恐自高點滑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