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覺得這種情形是釣魚,房價崩盤,還是.....

周末天氣不佳,窩在電腦前亂逛網頁,發現了一個奇怪的法拍 :

被法拍的案號下有十多間房屋,屬於同一棟大樓的不同樓層,照著地址上時價登錄網站查,很巧的只有去年有成交,屋數也有十多間,也遍布各樓層,而這次拍賣的底價,比對實價紀錄都在55到65折間.
更妙的是,每一間都帶有租約,但卻是"點交",而租約定的租金年報酬率都超過8%,但租約得結束期雖各自不同,但都"剛好"依照法拍程序(拍定→繳齊價金→領到移轉證明→辦過戶聲請點交→履勘→拿到房子)房屋到手前,租約都結束了.

如果是一般的交易,很難讓人不聯想是建商或投客在作價,可這又是件法拍案(不過細讀了下,債權人是"資產公司",不是銀行),奇怪呢....大家怎麼看?
我也想知道 有沒有高手可以解答?
崩盤確定

不用腦補哪麼多

房屋網不用看了

過幾年房產免費還有錢拿

先去看雙b 咖實在
這只是資產管理公司從銀行那標售得到的NPL(不良債權)的部分資產,
資產公司直接賣或透過仲介公司賣,可能拿不到好價格,所以就直接丟到法院,請法院執行拍賣。
省事,省時,但是犧牲了利潤而已。
謝謝R大解答,但還有些疑惑 :

1. 不良債權中,"抵押物"算資產公司"保本"的部分,而房產算是相對容易收穫的部分,會願意低價賣嗎?
2. 一般炒房,多利用人頭交易墊高房價,資產公司更會利用它做"漂白"的功能,本案好像沒這感覺.
收購不良資產的價位本來就會很低,
以市價的3成收購也不是遇不到,銀行只是想回本銷帳,
大部分收購價會是市價5成左右(很多缺錢缺很大的業主5成就拋了),
這算是給樓主意外碰到的,市況好的時候都是私下就處理完畢(比如丟給投資客),

參考
針對,
1. 不良債權中,"抵押物"算資產公司"保本"的部分,而房產算是相對容易收穫的部分,會願意低價賣嗎?
標得NPL的Portfolio中不全然都是好標地,在你的文章敘述中拍賣的標地感覺像是住家商場混合的類型,應該是小套房的產品居多。
"保本"當然是基本的,利潤越高越好,但是AMC對每個案子都會有內部的目標價,只要公司評估可放,有時候低於目標價也會出售,因為考量的原因很多,包括公司政策及人為因素等等。
2. 一般炒房,多利用人頭交易墊高房價,資產公司更會利用它做"漂白"的功能,本案好像沒這感覺.
在我所認知的AMC中,有規模的應該沒有閒工夫去做這些手腳。是否因為時空變遷之後的新做法,那我就不得而知了!
正規的AMC還是以速度為原則,但是,現在台灣具規模(其實跟以前的差太多了)的AMC多為本土型的,所以作法或許會因地制宜。
以上僅供參考。


cml669 wrote:
收購不良資產的價位本...(恕刪)

cml669大應該也是住在巷子內的喔!
R大確為"巷子內"高手;

剛才再看拍賣公告,"果然"都是套房型產品,不過有點"巧妙"的鑽一個門檻,就是每戶登記坪數都大於"15"坪,且每戶都已二工成樓中樓,所以每戶都還成了211的房型.
不過案子所在為住宅區,整棟也是純住的型態,定價更妙,全樓高13層,1,3,4,7跟13層都有,可是不論樓層,每坪單價都一樣,有點賣水果,先到先選的味道.
物件在台南市,如果以"使用坪數"算,一坪不到六萬,對我們這些北部人看,口水流滿地.

Google到的


神了,拍賣公告裡竟然還附有房屋的隔間平面圖,第一次看到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