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天氣不佳,窩在電腦前亂逛網頁,發現了一個奇怪的法拍 :
被法拍的案號下有十多間房屋,屬於同一棟大樓的不同樓層,照著地址上時價登錄網站查,很巧的只有去年有成交,屋數也有十多間,也遍布各樓層,而這次拍賣的底價,比對實價紀錄都在55到65折間.
更妙的是,每一間都帶有租約,但卻是"點交",而租約定的租金年報酬率都超過8%,但租約得結束期雖各自不同,但都"剛好"依照法拍程序(拍定→繳齊價金→領到移轉證明→辦過戶聲請點交→履勘→拿到房子)房屋到手前,租約都結束了.
如果是一般的交易,很難讓人不聯想是建商或投客在作價,可這又是件法拍案(不過細讀了下,債權人是"資產公司",不是銀行),奇怪呢....大家怎麼看?
1. 不良債權中,"抵押物"算資產公司"保本"的部分,而房產算是相對容易收穫的部分,會願意低價賣嗎?
標得NPL的Portfolio中不全然都是好標地,在你的文章敘述中拍賣的標地感覺像是住家商場混合的類型,應該是小套房的產品居多。
"保本"當然是基本的,利潤越高越好,但是AMC對每個案子都會有內部的目標價,只要公司評估可放,有時候低於目標價也會出售,因為考量的原因很多,包括公司政策及人為因素等等。
2. 一般炒房,多利用人頭交易墊高房價,資產公司更會利用它做"漂白"的功能,本案好像沒這感覺.
在我所認知的AMC中,有規模的應該沒有閒工夫去做這些手腳。是否因為時空變遷之後的新做法,那我就不得而知了!
正規的AMC還是以速度為原則,但是,現在台灣具規模(其實跟以前的差太多了)的AMC多為本土型的,所以作法或許會因地制宜。
以上僅供參考。
cml669 wrote:
收購不良資產的價位本...(恕刪)
cml669大應該也是住在巷子內的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