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爆了!] 建商買地掏空手段每當房市轉空就爆發

房市現在討論的已經不只是 抓交替 何時升息 景氣循環 等問題

而是討論建商老闆是否會債留台灣 債留銀行

只能說 不是不爆 時候快到




好房網News記者蔡佩蓉/台北報導

建商買地就是愛台灣嗎?恐怕未必。最近前東帝士集團總裁陳由豪傳出擬將資金轉入菲律賓投資11兆,這不禁讓人回想90年代末期房市進入空頭,東帝士集團因投資失利負債累累,陳由豪掏空資產,留下623億元債務給銀行。而其實,利用上市公司利用向人頭公司買地,再向銀行借貸,等同扒了兩層皮,假若掏空屬實,等於錢落入老闆口袋裡,公司倒了、資產被查封,老闆還是「很肥」。

房地產界若要談最高明的掏空案例,無非就是今年6月的判決—「林鴻明掏空金尚昌12億元判刑3月定讞」。根據媒體報導,1998年間,當時金尚昌負責人林鴻明,以淡水鎮的69筆土地,向同屬宏國集團的中聯信託貸款18億多元,後來宏國集團爆發財務風暴,這些貸款被中聯信託列呆帳。

林鴻明委託白天鵝建設出面向中聯信託標下金尚昌不良債權,規避關係人交易;白天鵝以12億買下淡水鎮水仙段大批土地,同時間林鴻明出資100萬元,以人頭設立啟揚資產公司,白天鵝再將不良債權轉賣啟揚;啟揚再找大隱建設開發「淡水藍海」豪宅,讓林鴻明獲利10億多元,掏空金尚昌。

而房市景氣不佳,也容易讓不少上市公司老闆動了「債留銀行」的歪腦筋,例如A公司向B公司買地,B公司可能是A公司老闆虛設人頭成立。A公司向B高價購地(土地已經轉1、2手洗乾淨),資金等於「左手丟右手」,但卻丟入老闆私人口袋,而A公司買地,又可向銀行融資,最後A公司出事,土地套牢淪為銀行不良債權,等於是債留銀行。

但反觀,大肆購地的A建商,因為早已經虛設多家人頭公司掏空,雖然公司倒了,但老闆個人本身卻仍很富有。知情人士透露,每當房市轉空,就一定會爆發這類事情,「現在只是時候未到」,因為這些老闆看著賣不出去的餘屋、銀行債務,怎麼可能不擔憂?

文章關鍵字

teddy12121212 wrote:
房市現在討論的已經...(恕刪)


台灣崩~大陸也飽和了~資金就掏空往第三世界轉移

以後台灣老化註定是一折的~其它國家的人口紅利旺盛只會加速台灣被掏空~不要鐵齒

teddy12121212 wrote:
房市現在討論的已經...(恕刪)


台灣跟其他地區的利差真大.

難怪大家都喜歡在台灣圈錢.

超爽的!!
台灣以前官商勾結嚴重, 隨便財團亂搞

這幾年政治生態改變, 掏空難度應該變高

只能說建商老闆們 塊陶啊

teddy12121212 wrote:
掏空金尚昌12億元判刑3月定讞...(恕刪)


真好賺

teddy12121212 wrote:
房市現在討論的已經...(恕刪)

您說的這些好像先決條件都要銀行有內應配合,故意高估擔保品才能達到債留銀行的目的吧...
teddy12121212 wrote:
台灣以前官商勾結嚴重, 隨便財團亂搞

這幾年政治生態改變, 掏空難度應該變高


有嗎?

錢要在檯面上進出台灣,不是都要經過一家銀行.

bbp408 wrote:
有嗎?錢要在檯面上進...(恕刪)


就像你搶銀行,警報器響了,你還是有時間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